“你还记得我吗?”

视频加载中...

Transparency

“唔使惊,交俾德叔!”(粤语:不用怕,交给德叔!)“板扎!”(云南方言:特别棒!)……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流派门诊11号诊室,正播放着一段特别的视频。

9月12日,羊城晚报《德叔医古》中医科普专栏将举行十周年庆祝仪式。9月9日中午1点,趁着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人称德叔)周二下午门诊前的短暂空档,从各地赶来的患者带着“小惊喜”上门致谢,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班德叔“普通”的出诊一天,独家记录下这感人的全程。(文末有彩蛋请留意)

德叔及团队观看患者准备的“小惊喜”(文末有彩蛋)

《医古》十年:“你还记得我吗?”

“你还记得我吗?”这句话成为了德叔和患者之间的一句“密码”。

“张爷爷,你还认得我吗?”“德叔,还记得去年十月份满身结节去找你的我吗?你还跟我开玩笑说,满身是黄金啊!”患者代表们事先录制的小视频里,一声声小朋友稚嫩的问候、老太太的粤语家常、云南方言祝福……把德叔又拉回了一个个曾与患者共度的场景中。每一声问候背后都是一个笑与泪的故事。

视频中,3岁的田小朋友与哥哥一起玩耍,年轻的田爸爸说:“因为您,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慢慢变好。”德叔边看边点点头:“这小朋友,不容易啊!我们也不容易啊!”

八年前“瘦成一根火柴棍”的蒯小朋友,如今在视频里笑着说:“张爷爷,现在我已经读初一了,我长得又高大又帅气,还肉肉的。”德叔笑着对记者说,“我记得他,当时特别瘦。”

“德叔,给您看看我儿子!今年差不多7岁了!”作为20年“老支扩”,张女士孕期咯血,母子性命皆危,奔走多家医院都无法收治。心情崩溃之际找到德叔,德叔多次加号救治,不仅儿子平安出生,现在母子都调养得健康平顺。

视频里的主角,是德叔的患者,也是羊城晚报《德叔医古》专栏的读者。不少人当年拿着报纸专栏去门诊找德叔,也有的自己就是《德叔医古》中的故事原型。今年《德叔医古》迎来十周年,大家约好9月9日这天一起回到德叔诊室,上门致谢。现场,还有人带来10年前刊载着相关专栏的报纸,一起合照留念。羊城晚报记者独家见证了这感人的全过程。

小李同学把羽毛球奖牌送给德叔

“多谢德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陆姨赶在上周末做完白内障手术。9月9日,她和女儿一起来到现场,向德叔念出自己亲笔写的“给德叔的小纸条”:“您开的药方治的是病,您的笑容和鼓励治的是心。”;杨女士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现场。一见面孩子就把一枚奖牌送给德叔戴上:“德叔,这是我参加羽毛球比赛获得的奖牌!”……现场一片温馨。

意外看到约好来上门致谢的多年来的患者,是什么感受?“特别激动,特别开心!因为这是一个医生最大的成就,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德叔笑着感动地说。

门诊探班:“快,患者在等了!”

此次上门探访,患者们约在周二中午1点。因为这是最有可能见到德叔的时间。每周二下午是德叔的门诊时间。

“9月10日教师节,德叔的50多位硕博弟子想给德叔送花,都没约到时间。德叔昨天才飞回广州,今天一早7点半就开始工作了。”德叔弟子、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金连顺告诉记者,德叔总是优先保障每周2次的门诊,只要不出差,他都会尽量腾挪安排。

医院的开诊时间是下午2点半。为了让更多患者能看上病,德叔往往1点半就提前开诊,并且把外地患者安排在前面,以便他们当天看完当天回家。

探班德叔门诊

9月9日当天,从下午1点半到当晚6点,德叔马不停蹄地一共看了67个号。记者走进诊室探班,当天团队跟诊的成员就有12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预问诊,在门口紧密衔接,亲自带入诊室;每位患者看诊结束,也会有一位医生带出来,亲自交代注意事项。整个流程衔接紧密顺畅高效。但患者与德叔的交流,很自然很放松,没有时间限制。

德叔门诊现场

“前几个月看得更多,每次出诊都是85个号左右。”负责统计整理病历的德叔弟子张开源说。“快,患者在等了!”这可能是德叔弟子们最怕听到的一句话,若是准备工作没做好,就可能会被德叔催促。

大医“小事”:健康陪伴十年情

如此繁忙,作为国家级专家,为何还要开设《德叔医古》做看似简单的科普?

“一名真正的大医,首先应该是一名科普大家。上医治未病,医生的使命除了治病,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或者得病后快速康复,康复后不复发。这才是一名医生对人类健康最大的贡献。”德叔对记者说起十年前开设专栏的缘由,“所以非常感谢羊城晚报,怀着同样的社会责任心与担当,我们一起做好这件事,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德叔医古》自2015年10月9日在羊城晚报首刊,开创了广东省中医院与新闻媒体开设科普专栏的先河。开设十年,每周一期,从未间断,截至今年9月6日已刊出477篇。不少读者甚至因此保持着略显古老的剪报习惯。今年4月,在《德叔医古》读者群里,有人发问咳嗽的食疗方,立即有人发上一张圈出重点的《德叔医古》剪报图,给群友参考;云南医生李庆,不仅自己每期认真学习《德叔医古》,还转发给当地百姓:“他们信德叔!这专栏能让普通人也学会生活中的中医知识。”

十年来,《德叔医古》陪伴着不同年龄层的大众,以中医智慧养生保健,结下健康相伴十年情。

“一件善事,做一天很容易,做一周、一个月也不是特别困难,但能够坚持十年,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件事本身,而成为一项事业、一种使命。”德叔向记者感叹,《德叔医古》十年来,陪伴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它更像一位老朋友,是我们与读者之间一份长情的健康陪伴。“如果十年能让一代人真正认识到健康管理的可见性、可及性和可行性,养成健康的行为规范,未来,他们就能影响更多的人。”

德叔医古十年,健康陪伴一代代人

文|记者 林清清 刘颖颖

图|记者 曾育文

视频拍摄|记者 曾育文 刘颖颖 实习生 王雯燕

视频剪辑|记者 王绮静

包装|记者 梁岚

统筹:龚丹枫 董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养生   患者   门诊   记者   羊城晚报   健康   专栏   诊室   中医   医生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