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倒挂,银行净息差近"生死线"!美联储频降息,中国得等明年?

大家好,今天咱们聚焦一个所有购房者和房贷族最关心的话题——LPR到底什么时候能降?刚出炉的11月LPR数据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一年期3.0%、五年期以上3.5%,这个数字已经整整半年没动过了。

一边是不少城市房价持续下行,房贷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房贷倒挂"的极端情况——房子现在的市价居然比剩下的贷款本金还少,不少人陷入了"卖了房还欠银行钱"的尴尬境地;另一边却是央行11月还在通过逆回购等操作往市场里投放资金,这波操作是不是让大家看得一头雾水?

更让人困惑的是,今年咱们一直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美联储前面两次降息加起来降了50个基点,按理说咱们也该有跟进动作,可为啥LPR就是按兵不动?

2026年咱们的房贷利率还有下降的希望吗?今天就把这些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LPR半年不降价的核心原因

想搞懂LPR为啥不降,首先得明白银行的盈利逻辑。银行赚钱靠的不是手续费这些"小钱",核心是"净息差"——也就是吸收存款支付的利息,和放贷款收取的利息之间的差额,这才是银行的利润根本。

监管层早就给银行划了两条生死线:1.8%的净息差是"稳健线",低于这个数就意味着银行经营风险大幅上升;1%是"生存线",跌破1%就可能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那现在银行的净息差是什么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只有1.42%,不仅远低于1.8%的稳健线,距离1%的生存线也越来越近。

不少中小银行的情况更糟糕,净息差已经降到1.2%以下,基本上是在"贴着红线走"。这种情况下,银行根本没有动力也没有空间去降LPR,毕竟再降贷款利息,利润空间就被彻底挤压没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就不能先降存款利息,再降贷款利息吗?说实话,存款利率已经降到"地板价"了,再降的空间几乎为零。

就拿咱们最常打交道的国有大行来说,活期存款年利率统一都是0.05%,存1万块钱活期,一年下来利息只有5块钱,只能买瓶饮料。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些国有大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才0.95%,3年期也只有1.25%。从趋势上看,存款利率已经降了好几轮了。

从2024年到2025年11月,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95%降到2.65%,一年期定期从1.75%降到1.55%,2024年11月银行存款加权平均利率更是比年初降了0.25个百分点。

可以说银行已经把吸收资金的成本压到了最低,再降存款利率,储户可能就不愿意存钱了,银行的"钱袋子"都保不住,更别说降贷款利息了。

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还有差异,比如股份制银行的1年期定期利率能到1.6%,有些中小银行甚至能给到2.5%。但这恰恰说明银行吸储压力大,中小银行只能靠"高息揽储"留住客户,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主动降贷款利息。

对整个银行业来说,降存款利率的空间已经被彻底锁死,自然就没法通过降LPR来给房贷减负。

2026年有两大关键变量

看到这可能有房贷族要失望了,但先别灰心。咱们现在的名义利率虽然看着低,但今年以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是负的,算下来实际利率其实不低,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确实有降利率的空间。央行其实早就留好了"后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简单说,这种工具就是"定向降息",可以专门针对房贷这类特定领域释放优惠,既能给房贷群体减负,又不会像全面降息那样大幅挤压银行的整体利润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就指出,当前银行缺乏全面降LPR的动力,但针对特定领域的结构性调整可能性很大。

这也就意味着,2026年单独下调五年期以上LPR的可能性其实不小,但必须满足两个关键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美联储持续降息,解决"息差"压力。之前美联储加息,咱们和美国的利率出现倒挂,如果贸然降息,可能会导致资金外流。

但现在美联储已经开始降息,要是2026年能持续这一趋势,咱们和美国的利率差会逐步收窄,资金外流的风险降低,咱们降息的空间自然就打开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就认为,外部不确定性降低后,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会更大。

第二个条件是国内经济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楼市和内需的表现。如果2026年楼市需要进一步"筑底",降低房贷成本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或者内需数据不及预期,需要通过降低房贷利率释放消费潜力,那么单独降五年期以上LPR的概率就会大幅上升。毕竟LPR调整的核心目的,还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不过这里也要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就算2026年LPR降了,每月房贷能省的钱可能没大家想的那么多。

把政策空间留到明年

除了银行利润压力,LPR半年不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咱们一直在提的"跨周期调节"——简单说就是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把政策工具用在最需要的时候,兼顾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这一点从今年的经济数据和政策操作就能看出来。

先看经济基本面,前三季度咱们的GDP总量达到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的目标是5%,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完成全年目标基本没什么问题。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而且10月份的物价已经由负转正,说明通缩压力在缓解,经济回升的基础在巩固。在这种情况下,就没必要急着用降息这种"强刺激"工具。

再看货币政策操作,虽然LPR没降,但央行其实一直在通过逆回购等方式给市场"补水"。10月、11月这两个月,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了大量流动性,市场资金面其实并不紧张。

更重要的是,资金正在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倾斜,实现了"精准滴灌"。大家可能没注意到,虽然房贷利率没降,但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贷款增长非常迅猛。

截至2025年8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3.4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到2025年3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从获贷率来看,创新型中小企业获贷率已经提升至6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达到72.3%。这说明资金确实在往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这些"刀刃"上用,而不是盲目流向房地产领域。

这种结构性的资金分配,既支持了高质量发展,又避免了楼市过度加杠杆,其实是更可持续的政策选择。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11月LPR没降,核心是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盈利压力太大,同时也是央行"跨周期调节"的主动选择——既然今年经济目标能完成,就把降息空间留到更需要的2026年。

2026年房贷利率确实有下降的希望,尤其是单独下调五年期以上LPR的可能性不小,不过就算降了,每月能省的房贷也比较有限,大家要理性预期。对房贷族来说,与其纠结LPR什么时候降,不如更关注自身财务状况,提前做好资金规划。

#财经##社会##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财经   息差   生死线   中国   明年   银行   利率   空间   资金   央行   贷款   货币政策   压力   操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