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股的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美联储上周三宣布今年首次降息,给市场撒了把“退烧药”,标普和纳指立马欢天喜地连涨三周,连向来拉垮的9月都逆势翻红了。
但诡异的是,就在股市狂欢的同时,投资者悄悄从美股基金抽走了431.9亿美元,创下近九个月来的最大撤退纪录。
这就像宴席上大家举杯欢庆,却有人偷偷往包里塞干粮。
表面热闹,心里全是对下半场的焦虑。
美联储这次降息25个基点,把利率降到4%-4.25%区间,算是给紧绷的市场松了口气。
但这决定做得一点都不干脆,就像老板给员工涨工资时说“先涨五十,下个月看表现”,听着像利好,细想全是套路。
从数据看,美国经济确实有点“外强中干”: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少了3.3万,降到23.1万,看着挺健康;8月零售销售额更是暴涨0.6%,是预期的三倍,消费者仿佛不差钱。
但房地产市场早就扛不住了,8月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双双下跌,房贷利率高得让刚需族望而却步。
更有意思的是行业间的“贫富差距”。
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像坐火箭似的从-0.3冲到23.2,直接从ICU转到 KTV。
可房地产板块这周跌了1.4%,跟制造业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分裂的行情,说到底还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作祟。
加税导致的物价上涨还没消化完,美联储只能在“保就业”和“控通胀”之间走钢丝,最后选了先降息再说。
债券市场早就看穿了这一切。
降息消息出来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反倒涨了10个基点到4.139%,两年期也微涨至3.576%。
就好比本来是想扶持一下穷人,结果富人兜里的钱更多了。
说明市场觉得美联储这次放水不够狠,甚至有点“假宽松”的嫌疑。
股市这边倒是演得挺热闹。
谷歌母公司一周涨了5.8%,跟贝宝搞起了数字商务合作,顺便还得应付欧盟的反垄断整改最后通牒。
最疯狂的是英特尔,英伟达扔了50亿美元过来,股价直接飙升23%,这哪是投资,简直是给科技圈扔了个烟花。
板块表现就像开盲盒:通信服务板块涨3.4%吃大餐,科技板块涨2.1%喝肉汤,而房地产、必需消费品这些防御性板块只能喝西北风,分别跌了1.4%和1.3%。
这种极端分化的行情,让人想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场景:资金全往少数明星股扎堆,剩下的股票无人问津。
但热闹背后是刺骨的寒意。
理柏的数据显示,上周美股基金净流出431.9亿美元,这是去年12月以来最狠的一次撤退。
更讽刺的是,美国银行调查显示58%的基金经理都觉得股票被高估了,却还有28%的人在加仓,现金持有量降到3.9%的低位。
这心态就很微妙:明知山有虎,却忍不住往虎山行,毕竟“七大科技巨头”这班车,谁都不想错过。
现在的美股就像房价飙到天上去的学区房,看着光鲜,接盘的人心里直发怵。
瑞银算过一笔账,标普500当前预期市盈率22.6倍,超过过去 20 年里排进了99%分位。
意思是比历史上99%的时间都贵。
巴菲特最爱的“股市总市值/GDP”指标现在飙到214%,远超90%-135%的合理区间,这泡沫吹得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还悬。
但嘉信理财这类机构还在唱多,说现在有科技周期撑腰。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这些概念确实能讲故事;企业盈利两位数增长也不是假的;加上美联储放水和友好的政府政策,行情还能撑撑。
这种分歧就像中医西医会诊:西医说指标都爆表了必须降压,中医说气血还行能再补补。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9月这个时间点。
历史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标普500在9月平均跌1.4%,今年却逆势上涨,这要么是打破魔咒,要么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施瓦茨这些经济学家看得很明白:经济还没到衰退的份上,但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了,就像大病初愈的人,再来场感冒都可能扛不住。
接下来的关键就看两个信号:
一是下周要公布的8月核心PCE通胀数据,要是超预期上涨,美联储可能就得收回放水的水龙头;
二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能不能稳住,一旦突破4.5%,高估值的科技股就得抖三抖。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最好别追高凑热闹,毕竟宴席再热闹,买单的时刻总会到来。
美联储的“退烧药”能不能一直管用,恐怕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了。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