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有的人甚至得了“秋燥症”,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秋燥”有哪些表现?生活中如何正确防燥?一起来看→
为何秋冬季节总觉得“干”?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湿度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北方地区,相对湿度可从夏季的60%~80%降至30%~40%,容易让人体皮肤、黏膜内的水分“蒸发跑掉”。
干燥的秋风会加速我们皮肤表面、呼吸道黏膜的水分蒸发,就像身体里的“小水库”在悄悄漏水。
空调会让室内空气变得更干燥。秋季北方地区室内常开启暖气,南方地区室内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空气湿度进一步降低。

“秋燥”的表现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秋天身体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

2.脱发
进入秋天,很多人发现自己更容易“掉头发”。
熬夜加班、用脑过度,都容易造成血虚,而“血虚生燥”,加之“秋燥”,内外因结合使得脱发更加严重。

3.口干舌燥
唇、口、鼻、咽、喉,均与肺相关,秋燥会引起这些清窍的干燥。
讲话多者,会因为口中津液挥发而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睡觉打呼噜或张嘴呼吸者,会出现半夜口干、晨起咽痛,甚至咳嗽;吃辛温食物,如生姜、大蒜、红枣、桂圆、羊肉、辣椒等,会助长燥邪,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
4.咳嗽
“秋燥”犯肺,早晚寒凉,呼吸道感染高发。

“肺卫不固”(御寒能力差)者,或肺有“宿根”(老慢支、肺气肿、哮喘、间质肺)者,容易出现“咳、痰、喘、哮、血”
5.失眠
失眠也是“秋燥”的表现。燥邪为热邪之一,能引起心神不宁、夜寐不安。
工作压力大、近期情绪不佳者,以及阴虚火热或肝火旺盛者,更容易出现失眠的症状。

防燥提示
调整生活方式
少量多次喝足水,成年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00毫升,成年男性至少1700毫升 。


重视皮肤保湿
洗澡水勿过热。洗浴后,可适当涂抹 润肤乳 ,保持皮肤滋润,防止水分丢失。

特应性皮炎患者在疾病期和缓解期,外用润肤剂帮助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调整饮食方式
饮食要“一多五少”,即多吃当季蔬果,少脂、少糖、少盐、少胆固醇、少刺激。

秋季润燥
穴位推荐






图片来源于千库网
综合自人民网科普、沪小康、健康上海12320、上海疾控
整理:史焕焕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