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战”越打越激烈,西方先从蒙古身上,找到了突破口?

最近中美之间的“稀土战”持续升温,特朗普政府像是憋足了劲儿要搞事情!

一边把上千家中国企业塞进“实体清单”,一边威胁要对我们加征100%关税,还卡着关键软件不让出口。

面对这种步步紧逼,中方直接亮出了稀土这张王牌,出台新规,凡是含中国稀土成分的磁体,外国出口都得要批准,军用的原则上直接拒批,就连高端芯片用的稀土都得个案特批。这一下可把美国和西方彻底整慌了......

西方找蒙古?病急乱投医罢了

要知道,现代工业离了稀土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机、电动车、雷达甚至导弹,全都得靠这东西续命。更要命的是,中国不仅占了全球9成的重稀土提纯能力都攥在咱们手里,是全世界唯一能提供全部稀土种类的国家。

美国那些宝贝疙瘩武器,可是离不开它,要是稀土断供,用不了三个月,大半美国国防承包商都得关门歇业。

就在西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近日一条新闻钻进了大家的视线:英国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掏出约为1.3亿美元,决定把一场拖了7年的官司给了结了。

这官司的源头,是力拓旗下公司参与的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这个投资近70亿美元的大项目,被投资者告了,说力拓故意隐瞒进度落后、成本超支的实情。

更有意思的是,这边力拓刚花钱“消灾”,那边加拿大特洛伊矿业公司就宣布,2026年初要在蒙古启动二氧化硅项目。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儿是单纯的商业操作?分明是西方资本在给蒙古“送礼”铺路,想从这里打开稀土供应的缺口。

毕竟蒙古的稀土储量不算少,有数据说大约有3000万吨。可问题来了,西方为啥偏偏盯上了夹在中俄之间的蒙古?这步棋真能破中国的稀土局吗?

这次西方凑向蒙古,压根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纯粹是被中国掐住脖子后的慌不择路。这些年他们不是没想过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可自己连提纯的本事都没有,还得运到马来西亚去加工,而那边的工厂大半是中企控股。

说白了,全球稀土产业链早被我国紧握在手里了。开采需要成熟的技术,提纯更是个高难度活,不仅要处理污染,还得把17种性质相近的稀土元素一一分开,这技术壁垒不是砸钱就能短期内突破的。

有专家算过,美国要想建一条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至少得花10年时间,砸150亿美元,可现在他们等得起吗?显然不能。

蒙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推到台前的,这个国家啥都缺,就是不缺矿产,稀土、铜矿一堆堆的,采矿业占了GDP的四分之一。更关键的是,蒙古一直想搞“第三邻国”战略,盼着靠美国、欧洲这些外力平衡中俄的影响,两边简直是“一拍即合”。

此前美国早就派人和蒙古谈过稀土合作,还签了“开放天空”协议,号称要开通直航方便货运。可这看似美好的合作,其实全是窟窿。

蒙古的“先天缺陷”,卡死西方幻想

最致命的问题就是蒙古的地理位置,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陆国,被中国和俄罗斯死死夹在中间。不管稀土挖出来多少,要运到西方都得借道这两个国家。

之前蒙古试过和印度合作,想把稀土经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到远东港口,再装船去印度,结果一年下来才运了不到1000吨,连年产量的5%都不到。

为啥这么难?俄罗斯的铁路本来运力就紧张,冬天还动不动冻住,运输成本高得吓人。要是想借道中国,那更得看咱们的脸色,毕竟中国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他们的矿产过去80%都卖到中国,现在想绕开咱们另起炉灶,哪有那么容易?

美国和蒙古签的“开放天空”协议看着唬人,可飞机要飞过去,要么穿中国领空,要么穿俄罗斯领空,这俩国家不点头,协议就是张废纸。

基建差得更是没眼看,蒙古的公路、铁路稀稀拉拉,很多矿山连像样的运输道路都没有,想把大型开采设备运进去都得费老大劲。力拓的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从2018年折腾到现在,一会儿和蒙古政府扯股权纠纷,一会儿被投资者告,光官司就赔了1亿多,真正的产能还没见着多少。西方要是真要开发蒙古稀土,首先得花几十亿帮他们修公路、建铁路、搞电力,这笔账算下来,恐怕比从中国买稀土还贵。

稀土不是“土”,蒙古有心无力

就算西方愿意砸钱修路,蒙古的稀土本身也有大问题,这里的稀土大多是轻稀土,而西方最缺的是重稀土。轻稀土虽然能用在电动车、风电上,但军工、高端芯片这些关键领域,离了重稀土根本玩不转。

比如导弹的制导系统、光刻机的核心部件,都得靠重稀土来做高性能磁体,而全球重稀土的提纯能力9成都在中国,蒙古压根没有这个资源禀赋。

更搞笑的是,蒙古连开采稀土的本事都没有,这个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全得靠外国公司帮忙,自己连最基本的选矿设备都造不出来。就算把稀土矿石挖出来了,还得运到别的地方加工,可除了中国,谁有这个加工能力?

印度之前试过加工蒙古的稀土矿石,结果成品率低得可怜,成本比直接从中国买成品还高不少,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这就好比西方想吃红烧肉,好不容易找到个卖猪肉的,结果发现对方只有猪皮,还没有灶台和调料,想做熟还得自己搭厨房、买酱油。

等这一套全都弄好,中国早就把稀土的应用技术又往前推进一大步了。要知道,咱们现在不仅能提纯稀土,还能在氧化铝副产品里提炼金属钪,这种产业链的深度,是蒙古这种国家想都不敢想的。

我国早有准备:“算准了再打”

可能有人会问,西方这么折腾,咱们就不担心吗?其实完全没必要,我国敢亮出稀土这张牌,早就把后路铺好了。之前之所以没动稀土,是因为被氦气卡着脖子,这种气体是光刻机冷却、火箭测试的关键材料,过去大部分都从美国进口,要是咱们限制稀土,美国反手就能断氦气。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这几年悄悄搞起了“氦气自主”,在新疆、内蒙古建了一堆提取装置,还和俄罗斯、卡塔尔签了合作,从美国进口的氦气占比降到了5%以下。等于说,美国手里的最后一张反制牌被咱们废了,这才敢放心大胆地收紧稀土出口。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稀土管制不是“一刀切”,而是精准打击。民用的、合规的申请照样批,重点卡的是军用和高端芯片领域。这种操作既没影响全球民用产业链,又精准戳中了美国的痛点,他们的AI产业、军工生产全得靠这些高端稀土制品。

有分析说,要是稀土供应真的出问题,美国GDP增长说不定就得崩,所谓的“AI泡沫”一戳就破。

说白了,中美稀土战根本不是“互相卡脖子”的对等博弈。美国卡咱们芯片,顶多让咱们的高端产品性能暂时降级;可咱们卡稀土,是直接抽走了他们工业体系的“地基”。没有稀土这个支点,再先进的技术也没法变成产品,这就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看完这一切就能明白,西方砸钱讨好蒙古,根本不是什么“突破口”,顶多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心理安慰。稀土战打到今天,比的早就不是谁的矿多,而是谁能掌控从开采、提纯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谁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技术储备。

我国用几十年时间把稀土从“廉价出口的土疙瘩”变成“卡脖子的战略武器”,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工业体系的长期投入,对战略安全的提前布局。从打破氦气垄断到掌控提纯技术,每一步都是“算准了再走”,这才在中美博弈中掌握了主动权。

而西方的困境,恰恰是过去几十年“产业空心化”埋下的祸根,只想着赚快钱,把高污染、高投入的基础产业甩出去,到了关键时刻才发现,没有这些“脏活累活”打底,再先进的科技也只是空中楼阁。

蒙古就算有再多稀土,没有配套的工业体系和物流网络,也成不了真正的“供应基地”。

参考资料:

必和必拓等提出矿难诉讼和解方案.--2025-08-08 16:40:00.--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系统

一周热点!本周全球有哪些矿业大事发生?.--2025-06-23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财经   中美   蒙古   稀土   突破口   激烈   身上   中国   美国   氦气   俄罗斯   工业体系   国家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