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在古代讲究身份和地位,走仕途才有机会得到更多的权利,所以不管是贵族还是寒门学子都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哪怕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都要给自己的前程博得一席之地,家族才会昌盛。作为权利的最高统治者,皇位一直是最惹眼的宝座,为了得到这个位置常常兄弟反目成仇。既然皇位如此至高无上,那么能代表最高权力的圣旨是否会有人伪造呢?

现在为了防伪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指纹鉴别,防伪标识,水印等等,这一切都建立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在古代,样样落后,人们是怎么将至高无上的圣旨做到防止伪造的呢?

一、圣旨的几大防伪手段。

防伪手段一——奉天承运的“奉”字。

各个朝代在太监们宣读圣旨的时候,最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果我们只是以一种普通的追剧心态看这一段情节,会觉得平淡无奇。但恰巧就是奉天承运这四个字的“奉”是整个圣旨里最充满智慧的防伪标识。

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圣旨都是金黄色的,感觉就是一片色的黄色锦缎。但实际上圣旨的制作非常有考究。每一份圣旨上都有图腾,其中就有祥云。最特别的是奉和天不在一起,它单独在右边的祥云上。

如果你有机会近距离的观摩圣旨,就会发现奉这个字是手工刺绣上去的,并非手写的,最巧妙之处是每一份圣旨的奉字都会在祥云不同的位置上。

防伪手段二——材料非常有讲究。

圣旨的刺绣非常精美,不管是文字还是图腾都很完美,在刺绣工艺上堪称巧夺天工。如此优秀的能工巧匠又是给皇帝缝制圣旨的,岂能放回民间,通常是皇帝派人严格管控。

圣旨除了在制作工艺上巧夺天工,在选材上也十分考究。采用的布料不仅稀少还十分贵重。除了布料稀有,就连两端的卷轴也很有讲究,采用的是玉石、金子或者犀牛角等材料加工而成,普通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而达官贵人也很难拥有这样的高品质材料,所以想要伪造圣旨,首先材料上就很难获取。

防伪手段三——刑法极其严酷。

在古代皇帝的权利非常大,为了将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上,能永保江山稳固,刑法非常残酷。如果一旦发现圣旨被伪造,不仅伪造者直接处以极刑,还会牵连族人,株连九族,谁敢轻易拿几百条性命冒这风险呢?

防伪手段四——制作圣旨层层把关。

我们看到的电视剧圣旨是皇帝直接盖上玉玺后就颁发出去,但实际上不少朝代里圣旨的颁布程序很复杂,不仅要有皇帝的信宝盖章,还要有其他部门的印章,并且缺一不可。如果想要伪造圣旨,盖章就成了一大障碍。

二、不同朝代的圣旨有不同的讲究。

圣旨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最早是从秦国统一后出现的,刚出现圣旨的时候,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用料上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如果想要仿造还是很容易的。但在那个朝代却没人敢做这事,因为秦朝的刑法非常严酷,在这样极度严苛的环境下,没人敢冒着生命危险仿造圣旨。

进入到唐朝后,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就连圣旨的制作也极具讲究。为了防止伪造圣旨,圣旨进行了分门别类,颁布的圣旨不同,撰写的格式就不同,想要伪造十分困难。

圣旨在颜色上也有讲究,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圣旨都是黄色的,现实中圣旨有几种颜色。我们看到的黄色圣旨其实主要给品级低的官员使用。如果品级高,圣旨的颜色就会有三色,甚至五色圣旨上的图案也不是千篇一律,不同的圣旨有不同的图案。可见,在古代人们对于等级非常有讲究,不同品级的官员,有不同图案的圣旨。

每次皇帝让太监宣传的圣旨,官员都要进行妥善保管,不能丢失或者随意搁置在一处,一旦发现被丢失,轻则被打成半残,重则发配苦寒之地,因为圣旨是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没有保存好圣旨就是对皇权的蔑视。

从各个朝代的皇帝对于圣旨的制作以及防伪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不难看出,为了巩固他们的地位,防止圣旨被人伪造,不仅在选材上极其讲究,就连撰写的格式也变化多端,还有相关的刑法进行皇权的巩固。皇权固然重要,但想要长久坐稳皇位,还需要勤政爱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2

标签:圣旨   祥云   品级   皇权   皇位   朝代   刑法   讲究   皇帝   权利   古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