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故宫那么多珍贵文物,在抗战时期没被日本人抢走吗?别急着下结论,更别美化任何侵略行为——其实这事儿能成,纯粹是靠当年故宫里一群“文化人”干了一件特别疯狂、甚至有点“轴”的大事。
那时候是1933年,山海关已经失守,炮火声在北京城外都能听见。你猜怎么着?一群平时拿毛笔、戴眼镜的读书人,居然闷声不响地打包了一万三千多箱国宝,开始了一场史上最艰难的“文物长征”。他们带着这些东西,一路向南、再向西,穿越小半个中国,枪林弹雨里走了十几年。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经文,那么多易碎的、珍贵的文物,竟然真的一件都没丢、没毁,甚至连火星子都没沾上一点!
后来有人评价说,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迁徙——没有之一。
但你敢信吗?这么牛的事,一开始差点就黄了。当时不少人堵在故宫门口骂,说文物一走,北平就成空城了!还有人放狠话:“谁要把国宝运走,就让他们横着出去!”不光老百姓反对,连一些大学者、所谓“民国大V”也跳出来唱反调。他们说:北平有各国使馆,是国际都市,日本人不敢真打进来;再说这么多文物,一路上磕了碰了丢了,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说了一句话,我现在想起来都鼻酸。他说:“国家亡了,还能复国;文物要是毁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很多人,包括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也站出来说:日本人狼子野心,对我们中国的文物早就虎视眈眈,如果不及时转移,故宫很可能就是第二个圆明园!那我们这代人,可真要成千古罪人了。
就为这一句话,二十多个故宫人当天晚上立下誓约:“文物在,人在!”
1933年,春节还没过完,第一批两千多箱文物悄悄从紫禁城运出。怎么运的?——他们把板车轮子裹上棉花,马蹄包上布,趁夜出城,生怕惊动城外的日军。你别以为装箱搬运是简单活,那可真是技术活、艺术活!比如藏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先拿宣纸裹三层,再塞棉花、放进木匣,木匣外再套铁箱,铁箱缝里还得浇上松香防潮。这还没完,上路之后还得用绳子把箱子捆在马背上,人跟着马一步步走,马稍微晃一下就得停——就怕画轴裂了丝。
最惊险的是1937年南京陷落之后。那时文物分三路向大西南转移:中路走长江、北路翻秦岭、南路绕贵州。有一批文物船过三峡的时候,不小心撞上暗礁,好几个箱子“扑通”掉进江里。当时是寒冬啊!几个故宫工作人员二话没说,直接跳进江里捞箱子。他们在刺骨的江水里泡了将近一个小时,手冻得像胡萝卜,硬是把所有箱子全部捞了上来。打开一看——里面的毛公鼎,完好无损。现在这座鼎,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后来他们到了贵州安顺,发现一个叫华严洞的地方。洞有四百米深,冬暖夏凉、湿度稳定,正是存文物最理想的地方。他们就在洞里搭起木结构的库房,仿照日本正仓院的标准来建,连离洞口多少米防潮最好都算得清清楚楚。八十多箱文物在这里一藏就是六年——日本人的飞机成天在头顶上飞,可就是没发现,这个不起眼的洞里,竟然藏着半个中国的文化家底!
有人说,二十世纪中国有两次长征:一次是军事的长征,一次是文化的长征。我们真该记住几个名字——
第一个是易培基,他是整个南迁工程的总指挥,可他自己结局特别惨。被人诬告“倒卖文物”,1937年在含冤中去世,至死都没能看到文物安然运抵。
还有庄严,是他把最后一批文物护送到台湾。1980年临终前,他对儿子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叫‘守文物’。”他儿子后来回大陆,第一件事就是朝着故宫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最让我心疼的是马衡——第二任故宫院长。抗战胜利后,他主持把所有西南保存的文物运回南京,自己却累垮了身体。后来他既没去台湾,也坚决不让任何一件国宝运去台湾。1952年他去世前,把个人收藏的四百多件文物,全部捐给了故宫。你想,他护了一辈子国家的宝贝,到最后,连自己的收藏也全还给国家。
现在很多人去博物馆,看那些青铜瓷器、古书画卷,可能觉得:“不就是些老物件吗?”但它们不仅仅只是“物件”——那是一整个民族的记忆,是我们的来处。
1938年,有人在乐山看见故宫工作人员在晒文物,很不理解地问:“都快亡国了,你们还忙这些?”工作人员轻声回了一句:“正因为要亡国了,才更要守住它们。只要这些文物还在,中国人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就有底气打回去。”
是的,抗战胜利后,当第一批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时,老百姓夹道迎接、哭着摸箱子说:“回来了,终于回来了!”整整一万三千箱文物,没有一件丢失、没有一件损毁——这成了整个二战史上,人类保护文化遗产最伟大的奇迹。
所以啊,下次咱们再去博物馆,不妨在这些老物件前面多停一停。它们不光是艺术、是历史,更是一群人拿命守下来的文化根脉。只要这些文物还在、文脉不断,中国人,就永远有站稳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