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结束第一周夏训 张子宇因为高原反应比较大还在逐渐适应

中国女篮这阵子又开始忙活起来了,8月18日就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拉开夏训的帷幕,这次集训一口气定到9月30日结束,足足44天,目标直指洛杉矶奥运周期的备战工作。名单上18人,韩旭、李缘这些老面孔都在,张子宇也入选了,她之前在U18亚洲杯上表现抢眼,这次是继续往成年队靠拢。基地在高原,海拔高,空气薄,对队员体能是个考验,第一周重点就是适应这个环境,顺带强化体能和专项技术。部分队员刚打完全运会预选赛,身上有些疲劳和伤,教练组抓紧时间搞个性化康复,避免小问题变大麻烦。张茹和翟若云是最后到的,8月24日一结束预赛就直奔基地报道,队伍这才全员到齐。

张子宇8月19日就报到了,跟其他几个队员一块儿到的,但高原反应来得猛,她适应起来有点吃力。基地海拔超过1800米,新来的人容易头晕胸闷,她反应比较大,还在一步步调整状态。教练没让她硬扛,先从轻量训练入手,逐步加码。这事儿挺常见的,高原训练本来就为了提升耐力,但得慢慢来,不然容易伤身。中国篮球之队官博上发了图集,记录了第一周的点滴,队员们在场上练体能,拉伸,投篮,氛围还行,大家互相帮衬。张子宇这周主要在适应,体能训练占大头,专项技术也练了点,但强度控制得严,避免反应加重。

回头说说张子宇的来路,她今年18岁了,之前在2024年U18女篮亚洲杯上帮中国队拿了亚军,那会儿她场均得分35分,篮板12.8个,还当了MVP。决赛对澳大利亚,她砍了42分14篮板,虽然队里输了,但她内线发挥稳,多次抛投和补篮得分。小组赛对日本,她44分14篮板,对新西兰36分13篮板,对韩国半决赛34分13篮板,每场都靠身高优势在内线卡位,抢板,封盖。她的加入让女篮内线更有深度,尤其跟韩旭搭档,能形成双塔效应。2025年3月,她第一次进国家队短训营,那次是宫鲁鸣带队,集训营选了些年轻球员,她在内线位置上练了不少基本功,脚步和护球。

短训营之后,6月13日中国女篮热身赛对波黑,她成年国家队首秀就拿了18分,队里101比55大胜。那场她上场时间不长,但效率高,内线得分多,帮球队拉开比分。宫鲁鸣重掌女篮后,球队调整了不少,新人像翟若云、陈明伶也进了名单,这次热身赛就是检验阵容的机会。张子宇在那场比赛里主要打内线,抢板和得分都行,波黑队防不住她的高度。奥运后女篮进入新周期,重点培养后备,这次夏训也是延续那股劲头,名单里7人是亚洲杯老将,杨力维、黄思静这些没进,可能是调整阵容。

夏训第一周过去,队伍全员集结,训练节奏稳住。高原适应是基础,体能强化不能少,专项技术练得细致。针对全运预赛后的疲劳,康复工作跟上,冰敷按摩这些都用上了,避免影响后续。女篮这几年成绩起伏,巴黎奥运没进前四,现在备战洛杉矶,得从基础抓起。张子宇这样的新人进来,带了新鲜血液,但适应过程得一步步来,高原反应就是个坎儿,过了就能提升耐力。教练组计划清楚,先稳住身体,再冲竞技水平。

再说点球队整体的事儿,中国女篮这次集训名单公布于8月15日,协会强调后备人才培养,18人里混了老中青,韩旭继续领衔内线,张子宇补位。张茹、翟若云从预赛赶来,无缝对接,体现队伍纪律。昆明海埂基地是老地方,高原环境帮球队练肺活量和耐力,第一周结束,官博图集显示队员状态还凑合,大家在场上练得卖力。康复针对伤情,个性化方案让每个人恢复快点,不拖后腿。

张子宇从U18上来,成年队适应是个过程,热身赛首秀就看出潜力,18分不算少,对手波黑队实力一般,但对她是练兵。宫鲁鸣带队后,球队侧重基本功和团队配合,新周期起步稳。张子宇身高2米26,内线优势大,但移动和耐力得跟上,这次高原反应就是考验,她在逐渐适应,教练组监控严。短训营时她就练了脚步和投篮,现在夏训继续深化。

女篮备战逻辑清楚,先集训适应,再热身检验,逐步提升。8月24日第一周收尾,全员到位,下步强化体能和技术。协会目标明确,洛杉矶奥运周期得打好基础,后备力量像张子宇得尽快融入。高原训练风险有,但益处大,反应大了就缓着来。张子宇这周状态在调整,队伍整体推进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体育   女篮   中国   高原   结束   张子宇   内线   波黑   亚洲杯   篮板   体能   洛杉矶   耐力   球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