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二发射不到24小时,传来两个好消息,二十一乘组获新任务

令人惊叹!就在昨日,中国航天再度发力,让全世界见证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11月25日午间,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冲天而起,仅用不到4个小时,就与空间站完成了堪称完美的对接。

不仅如此,还带来了两个让人振奋的重磅消息。

11月5日,按照最初的安排,这本是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太空任务后,返回地球的日子。

正当众人翘首以盼他们平安归家之际,返程前的例行巡检中,工作人员却遭遇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原来,在飞船的舷窗玻璃上,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纹。

这道裂纹看似微不足道,宽度尚不足1毫米。然而在太空环境中,即便如此细微的瑕疵,也潜藏着极高的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航天中心立马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工程师们连夜调取数据,将同批次舷窗玻璃制成模拟受损样本,送入风洞实验室复现返回场景。

结果发现,这条裂纹会在返回过程中会越裂越大。

届时,上千度的高温气流将自裂缝处悄然钻入,必然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

为了确保航天员能万无一失、平平安安地到家,航天指挥中心经过各种商讨后,决定让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改坐神舟二十一号回来。

11月14日,神舟二十号的三名航天员坐着“借来”的飞船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当三名航天员出舱挥手时,现场搜救人员终于松了口气。

可新问题紧跟着来:神舟二十一号的乘组还在空间站里呢,原本的返程票没了,总不能让他们“滞留”太空吧?

万一空间站出点什么事,他们连逃生的船都没有。

好在中国航天早有准备,多年前就确立的“发一备一”原则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在地面上,一直有一艘飞船在随时待命,那就是神舟二十二号。

11月15日,应急指令一下达,整个链条瞬间提速。

原本要45天才能完成的发射流程,这次只给了16天。

速度提上来,标准可没降。以往分三次做的测试,这次被“打包”成了一次。

电源测试、信号兼容、密封性能,三个团队围着同一台设备,仪器屏幕上的曲线同时跳动,数据实时传到北京、上海的五个研发中心。

以往需要专家到现场开会评审的环节,这次也改成了远程协同判读:各地专家通过高清传输系统共享数据,在线同步分析结果。

终于在,11月25日12时11分,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约三小时三十九分钟之后,飞船精准无误地成功对接至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

随着神舟二十二号和空间站的成功对接,也带来了两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是,它搭载了处置装置,此装置是专为修复神舟二十号飞船舷窗裂纹而准备的。

许多人可能会好奇,太空中如何修复舷窗?难道要出舱更换吗?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郑伟解释:舱外作业太麻烦,航天员得穿航天服在太空操作,要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所以,大家最终一致决定,用内部修补的方式,从飞船内部操作。

虽然修复后的神舟二十号不再满足载人返回的绝对安全标准,但它仍能作为货运飞船使用,可运载约300公斤物资返回地面。

第二个好消息,来自飞船本身的技术升级。

神舟二十二号身为新批次飞船的首发之作,开展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通过这些改进,飞船达成了功能与性能的全方位跃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仪表系统的升级。

重新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常用操控响应速度提升30%,关键指令操作效率提高近50%,航天员调取数据时屏幕加载时间大幅缩短。

与此同时,借助仪表板小型化设计,返回舱成功腾出更多载荷空间。

此设计与“以货代人”的装载方案相配合,为后续任务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借助束缚带将物资稳固于航天员座椅之上,有效维持质心平衡。

此举成效显著,使得运输能力得以大幅提升,为后续任务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改进看似细微,却实实在在提升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的舒适度和操作效率。

此外,通过元器件的更改,飞船的自主可控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神舟二十号发现裂纹到神舟二十二号完成对接,整个应急响应仅用20天。

中国航天局始终贯穿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

即便时间紧迫,火箭依然保留了逃逸塔等所有保命装置,即便飞船无人,也严格按照载人标准进行测试。

这次成功的应急发射,不仅为空间站航天员重建了安全的回家之路,也为未来处理更复杂的太空状况积累了宝贵经验。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科技   神舟   好消息   两个   小时   飞船   航天员   裂纹   舷窗   空间站   太空   操作   细微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