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你说我每天吃两粒鱼油,坚持快半年了,可最近体检报告上甘油三酯反而比以前还高,是不是买到假货了?”
提问的是一名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四十岁出头,穿着得体,说话带点疲态。
他不是在抱怨,是想知道自己的努力有没有走错方向。
他已经把鸡腿换成了煮鸡胸肉,炒菜的油也换成了橄榄油,水果吃得比米饭多,结果血脂指标还是不对。
他本来指望鱼油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实让他有些沮丧。
鱼油到底对血脂有没有用?这个问题过去几年被反复争论,不是因为鱼油没作用,而是因为鱼油的成分、剂量、使用人群、使用时机,差别太大。
鱼油不是万能药,补对了是辅助,补错了可能是负担。很多人只是听说它“降血脂”,但没弄清楚具体机制。
真正对三高有效的营养干预,不靠流行,而靠精准。
鱼油的主要成分是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核心是EPA和DHA。这两种物质确实能调节血脂,但关键在于“剂量”是否达标。
市面上很多普通保健品,每粒鱼油胶囊只有300-500毫克,其中EPA和DHA加起来也不过100-200毫克。
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的推荐,对于已经确诊高甘油三酯的人,想要达到干预目的,每日EPA+DHA总量需要在2000毫克以上。
也就是说,普通剂量的鱼油,每天吃10粒,才可能有用。绝大多数人吃的根本不够。
有研究专门比较了不同剂量鱼油对血脂的影响。
在一项针对超500名高血脂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中,低剂量鱼油(每天不到1000毫克)对甘油三酯几乎没有改善作用。
而每天补充3000毫克EPA+DHA组,甘油三酯平均下降了28%,总胆固醇下降了12%。
这个差距不是个体差异,而是剂量不到位的结果。
除了剂量,还有EPA和DHA的比例问题。降甘油三酯、改善动脉斑块的主要作用来自EPA,而DHA偏向于影响大脑发育和视力保护。
一些高浓度药用鱼油,比如依立帕司特(Epadel)和Vascepa等,是纯EPA配方。
研究显示,纯EPA在降低动脉斑块、抑制炎症反应方面比EPA+DHA混合物效果更稳定。
而市售保健鱼油多为混合型,DHA偏多,EPA含量有限,用于降脂效果自然打折扣。
除了产品成分问题,还有服用方式也常出问题。鱼油是脂溶性物质,空腹吃吸收率低,和饭后摄入脂肪一同摄入效果才好。
但很多人为了“健康”,一边吃鱼油,一边尽量不碰脂肪,结果就是没吸收进去就被排掉了。
还有人吃完鱼油马上喝茶、喝咖啡,这类饮品中的成分会影响脂溶性物质在小肠中的乳化吸收过程。结果是“吃了等于没吃”。
有些人一边吃鱼油,一边照常摄入大量高果糖饮料、甜点和白面包。这种搭配基本等于破功。
鱼油对脂质代谢的改善,是建立在低糖、高纤维、适度蛋白质摄入的饮食基础上的。
高糖饮食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会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从而抵消鱼油的任何好处。
研究显示,在高糖饮食下,即使每日补充4克Omega-3脂肪酸,甘油三酯下降幅度也不足5%。
换句话说,吃鱼油不配合饮食管理,只是在浪费钱。
除了饮食,还有一种人群吃鱼油可能越吃越糟,那就是“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这类人不光甘油三酯高,LDL(低密度脂蛋白)也高。
研究发现,在这类人中,如果补充含DHA的鱼油,可能会导致LDL进一步上升。
原因是DHA在部分人群中会促进VLDL向LDL转化,进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对于这类人,更合适的是纯EPA配方,或直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方案。
有一些老年人习惯长期吃鱼油,希望“养血管”,但没注意一个问题:如果吃的药里已经有降血脂成分,比如他汀类或者贝特类药物,鱼油反而可能带来额外负担。
不是说冲突,而是它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鱼油作为脂溶性补充物,在肝脏中代谢。
如果长期和药物共同代谢,肝酶水平升高风险会上升,特别是在肝功能基础不好的老年人群体中。
鱼油有抗炎作用,这点没错。但这不是它的主要降脂机制。它通过抑制肝脏VLDL合成、增强脂蛋白酶活性来降低甘油三酯。
很多人以为鱼油能“清除血管里的油”,这个理解并不准确。
它无法直接消除动脉斑块,也不能逆转血管硬化。
它最多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或者减少某些炎症因子水平。期待它一吃就通血管,是错误期待。
还有一点,鱼油并不能替代饮食中的Omega-3脂肪酸摄入。身体对天然食物中脂肪酸的利用率普遍高于补充剂。
深海鱼类中的EPA和DHA含量高,但也受制于重金属和微塑料污染。亚麻籽、紫苏籽中的ALA虽然也属Omega-3,但转化率太低,不足5%。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人补了植物来源Omega-3脂肪酸,却看不到效果。
不少人喜欢从网络、社交平台、短视频中了解保健品信息,但很多推销用语刻意夸大了鱼油的作用。
什么“天然降压”、“溶解血栓”、“消除斑块”,这些说法根本没有循证医学支持。
真正有效的鱼油使用方式,是基于检测数据、评估个体代谢状态、明确使用目的基础上的干预。
不能随便买来吃,更不能长期无评估地服用。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李佳.基于中医体质分析老年人群发生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5-02-08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