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时代周报】【澎湃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声声说
编辑|声声说
“世界上最讲卫生的人,和最不讲卫生的人要凑在一起了!”
印度人有多吃香?
继美国、加拿大把他们当“家人”后,日本也向他们展开了怀抱,计划引进5万印度人。
而俄罗斯对印度籍的劳工配额,也足有7万多。
德国更是宣布要一年引进9万,生怕印度人被抢完了。
为什么印度人在全球如此吃香?中国有没有引进计划呢?
8月29日,石破茂与莫迪进行了首脑会谈,其中一项政策直接让日本国民炸开了锅。
“未来5年,日本要实现和印度50万人的人员交流目标。”
交流就交流了,可他紧接着表示至少要引进5万名拥有专业知识的印度技术人才。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填补日本国内工程、IT、医疗等领域的劳动力空缺。
这一政策是为了重振日本经济,挽救活力不足的高端技术产业,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
然而日本民众却闹了起来,不停游行抵制。
“强烈反对印度移民,那只会给日本民众带来苦难。”
“这不是交流,而是入侵。”
“是谁都可以,就不能是咖喱印度。”
实际上,前段时间日本就因为移民的事进行过抗议,甚至把首相官邸包围了。
当时传出新闻,称日本要大规模引进非洲移民。
日本网友的火气蹭蹭往上冒,大骂日本政府是在“卖国”。
好在官方紧急澄清根本没有此事,都是翻译错误闹的乌龙,才平息了众怒。
但这件事足以看出日本对移民的态度,远不及欧美那样开放。
然而这次引起印度人却是实打实的,毕竟连石破茂都亲自站台了。
日本民众的怒火再次被点燃,在网上发了不少段子嘲讽这一政策。
穿着“我爱日本”服装,却追着日本女人吓跑人的印度人图片,甚是滑稽。
东京、大阪等多地都出现了反移民政策示威活动,抗议石破茂政府的政策。
可他们的抗议,注定是无用功。
因为在日本生育率下降,劳动力不足这个大趋势下,引进外国人才是最优解。
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日本2025上半年新生儿只有33.9万,死亡人口却高达83.7万。
本地净增加人口逐年减少,甚至是负数,劳动力更是短缺。
日本经济产业省预计5年后,日劳动力缺口在600万左右。
其中光是软件工程师这样的人才,就达到了79万。
自己国家人口凋零,劳动力不足,难道等着自取灭亡吗?
而印度人能生,人口多,软件工程师多,有语言优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两国正好互补。
所以不管民众怎么闹,日本政府估计也不会改动引进外来人才的政策。
像日本这样未雨绸缪引进印度人的国家,不在少数。
日本是分5年引进5万人,德国更夸张,计划一年引进9万印度技术人才。
他们还计划争取在未来10年内,引进100万人。
留学生无疑是高端技术人才的主力军,德国对这部分人相当重视,政策逐渐放松。
德国大使甚至当面支招,鼓励印度留学生直接向德国大学申请,绕过移民中介。
虽然一直以来北美是印度人的首选,但在德国的不断努力下,德国已经取代加拿大成为印度留学生的首选。
目前有31%的印度留学生,选择在德国留学。
德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印度留学生人数从2023年的49500人,已经增加到了现在的6万人。
而在日本的印度留学生才不到1700人,这样看来还是德国略胜一筹。
可他们在这里为争印度人各显其招,有一个国家却在叫苦不迭。
“加拿大海滩沦为北美恒河”“加拿大湖滩成了印度浴场”......
近些年,几乎每年加拿大都会出现这样的一幕。
大批印度人聚集在加拿大海岸、湖边嬉戏游玩,可他们的行为却不文明。
搓泥、排泄,那画面不忍直视,令人作呕,有时湖面甚至还会有清洁泡沫浮现。
排泄后用沙子埋起来,让人一不小心就“踩雷”。
如若是一个人这样做倒也是无关痛痒,但加拿大新闻报道每天能看到1000多人蹲在那里。
安大略省十几个海滩因为大肠杆菌超标,直接关闭了海岸线,还竖起标语,禁止排便。
虽然不能直接断定就是印度人造成的,但加拿大还是将“锅”甩到了印度人身上。
加拿大本来就资源丰富,又是美国的后花园,原本是可以躺平过日子的。
然而给印度移民开了口子后,印度人就成群结队地占据了加拿大人的生活。
加拿大是低生育国家,印度拖家带口来,且爱抱团,很快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个重要群体。
走上加拿大多伦多的街头,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印度新德里。
印度在加拿大建造他们民族崇拜的神像,大规模祭拜,已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
个别极端的印度人还会示威高喊,“我们才是加拿大的主人,加拿大白人是入侵者”。
更让人担忧的是加拿大的政党候选人中,也有不少印度面孔。
或许加拿大也意识到了这个“倒反天罡”的问题,实施了近10年来最严格的签证制度。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有80%的印度学生签证,都被加拿大拒绝了。
而这个月,特朗普也收紧了H-1B签证,申请费用暴涨66倍,高达10万美元。
美国的H-1B签证,印度占了签发总数的七成以上。
如今费用提高这么多,估计会有很多印度被挡在美国门外。
不仅是加拿大、美国这些北美国家调整了策略,减少印度人进入。
上个月澳洲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反移民活动,其中一个点就是反印度移民。
他们更欢迎欧洲移民,而不是繁殖力强的印度人。
“十年来搬到澳洲的欧洲移民,都没有一年来搬到澳洲的印度移民多。”
接收过印度人的在往外赶人,而诸如德、日这样需要人口红利的,则是大开欢迎大门。
那中国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K签证将会正式实施。
该签证是为了吸引STEM(科学 技术 工程 数学)领域的外国青年人才,是深化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K字签证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更多方便,申办流程也享有便利。
然而免国内单位邀请,仅凭学历和科研经历即可申请。
让很多人都担忧被美国“伤”过的印度人,会不会转身盯上我们的K签证。
K签证确实会吸引一部分印度科技人才,但大可不必太过担忧。
因为该签证虽然便利,但门槛却相当高,注意是STEM领域的“青年人才”。
人才是什么?必须要提供学历证明或科研机构在职证明,严格筛选。
而青年,则是18-35岁。
光是这两点,就过滤了大部分印度人。
估计只有个别印度顶尖理工院校的毕业生,和高端科研人员,能进入。
而这类人,往往将欧美视为移民首选,考虑中国,多为试探性申请。
即便是他们有这个心思,也将面临重重阻碍。
K签证明确禁止持签者直接就业,如果有需要,则需申请A/B类工作许可。
而且K签作为补充渠道,规模不会太大。
即便占满了印度人,也很难翻出和加拿大那样的风浪。
印度人口众多,海外移民数量也多,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虽然我们需要高端人才,但也要警惕其中的风险,提前做好防备。
本文信息来源于:时代周报 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