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赵阳 通讯员 房彦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河南开封创新执法理念,近万名执法人员接受培训,从“管控思维”转向“服务导向”。交通运输执法人员闫跃勇在培训日记中写道:“行政执法绝非单纯的‘找问题’‘开罚单’,其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维护秩序、护航发展”。
“码上监督”平台让执法全程留痕,一家药业公司因轻微违法且及时改正,最终免于处罚,企业负责人感慨“多亏了‘码上监督’”。“满意开封”平台则实现“接诉即办”,蛋糕店店主李旭为执法效率点赞:“这样的服务型执法真暖心!”通过数字化监督和人性化服务,开封为企业卸下包袱,留出安心发展空间。
8月14日至15日、18日至19日,开封市举行规范行政执法培训班。
万人培训树理念:从“管控思维”到“服务导向”的执法变革
“行政执法绝非单纯的‘找问题’‘开罚单’,其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维护秩序、护航发展。”这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闫跃勇在培训日记中写下的感悟,也是开封市推动执法理念变革的生动缩影。
今年8月14日至19日,开封市分两批次举办规范行政执法培训班,采用“线下+线上”结合模式,组织全市近1万名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充电”。
培训内容不搞“纸上谈兵”,全是执法一线用得上的“干货”:既有行政复议中“证据不足导致败诉”的典型案例剖析,也有“面对企业质疑如何依法沟通”的场景模拟,还邀请河南大学法学教授、市司法局业务骨干等现场答疑,针对“跨部门检查重复扰企”“处罚尺度不统一”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手把手教方法、给方案。
“培训课程设置很好,针对性强,特别是关于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衔接的讲解,为我在今后化解行政争议提供了新思路。”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人员刘娟说。
一“码”监督破沉疴:数字化赋能 执法全流程可溯
“当时真是急得团团转,多亏了‘码上监督’!”河南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起2024年的经历仍感慨不已。
彼时,该公司因不知取用地下水需申请许可,被市水利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立案查处。虽及时改正并办理《取水许可证》,但企业担心行政处罚影响信用,遂通过“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申辩。市司法局迅速转办,经多方研判,鉴于企业违法行为轻微且无危害后果,最终不予处罚,为企业卸下“包袱”。
这一平台正是开封市2023年5月在全省率先建成的涉企执法数字化监督利器。执法人员入企需扫码生成电子档案,执法轨迹实时可溯;企业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在线投诉执法不公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7月底,开封市12479家赋码企业年均受检率降至5.75%,同比下降85.56%;立案查处率同比下降96.23%。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执法部门实现“随叫随到、无事不扰”,既守住了监管底线,又为企业留出了安心发展的空间。
“对企业投诉的执法行为,坚持接到一起、查办一起,坚决杜绝不必要的执法干扰。”开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祖鹏在接受采访时的表态掷地有声,彰显了开封以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打破执法沉疴的决心。
2025年6月11日,开封市生态环境局禹王台分局行政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前,落实“扫码入企”制度,扫描企业专属二维码,上传执法检查信息,规范入企检查行为。
“满意开封”听心声:实现“接诉即办” 织密企业权益“防护网”
9月2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某蛋糕店店主李旭,为“满意开封”平台的“接诉即办”效率点赞。此前,市市场监管局巡查发现该店现烤面包未标生产日期,虽有当日未售罄面包全部赠送的做法,但仍可能涉行政处罚。
心生担忧的李旭,在“满意开封”汴企查栏目留言求助。开封市司法局迅速启动“接诉即办”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上门开展行政指导。经核查,该店系首次违法,面包货值不足300元,且店主当场整改、承诺建立日清台账。
执法人员依据 “轻微违法首违不罚”清单,以行政指导替代处罚,现场出具《行政指导建议书》,还对李旭开展标签规范培训。
李旭感慨:“原来开店还要会‘用法’,执法部门不‘一罚了之’,手把手帮我们消除风险,这样的服务型执法真暖心!”
今年8月19日,开封市上线“满意开封”汴企查涉企行政执法调查,以“零门槛、高效率、强保密”特性,打通企业反馈诉求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中贴近企业需求的关键一环。
上线仅20多天,“满意开封”调查成效已初现端倪:截至9月2日17时,全市企业、居民反馈有效信息663条,其中企业反馈424条,提出具体问题建议21份,覆盖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税务稽查等多个领域,企业总体满意率达95.99%。
“‘满意开封’汴企查是倾听企业和群众声音的有力平台,不仅高效便捷,还能保护隐私。市民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问卷,平均80秒就能完成反馈,没有繁琐程序,大幅节省时间。工作专班对所有有效线索逐条编号建账,24小时内对接需求,20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同时,我们不向执法单位透露企业名称,并公开回访电话,让企业敢提真话、愿提诉求。”开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祖鹏说。
值得关注的是,“满意开封”汴企查并非阶段性活动,而是将作为优化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举措常态化开展,企业和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指尖”操作参与进来,真正让每一条意见建议都成为推动行政执法不断完善的动力。
“一业一册”解难题:定制化服务 推动企业从“被动迎检”到“主动合规”
“以前执法人员上门,我们不知道他们要查什么、标准是什么,心里没底;现在有了这本‘手册’,就像有了‘考试大纲’,对照着自查也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开封市某货运公司老板王师傅手里捧着一本《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规范涉企检查工作手册》,书页上画满了重点标记。
王师傅的经历,正是开封市民营企业“重效益、轻合规”痛点的缩影。
不少企业因不熟悉行业执法标准,常常“踩坑”却不自知。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封市创新推出“一业一册”机制,为重点行业量身定制执法规范手册,交通运输行业成了首个“尝鲜”的领域。
针对旅客运输、普货运输、危货运输三大领域,开封市交通运输局梳理执法流程、收集高频问题,编制图文并茂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规范涉企检查工作手册》,不仅列明检查要点、处罚标准,还附上典型案例解析,让企业“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十大涉企执法领域推广,成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教科书”。通过公开执法标准、开展定制化合规指导,越来越多企业实现从“被动迎检”到“主动合规”的转变,执法部门与企业间的信任桥梁持续加固。
从万人培训转变执法理念,到“码上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再到“满意开封”倾听企业心声、“一业一册”优化法治服务,开封市正以全链条、闭环式的法治实践,为营商环境“添柴加薪”。
如今,在开封,企业已从频繁检查的“疲于应对”转变为轻装上阵的“专注发展”,监管部门也实现从“被动执法”到“主动服务”的效能跃升。未来,随着各项机制的深化落实,这座古城将持续释放法治红利,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