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但不包括欧盟,这其中说明了什么?没拿到稀土的欧盟准备调查英国矿业巨头向中企出售镍矿,其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
在之前中美釜山会晤结束后,根据双方发布的通报,中美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其中就包括美国对华“芬太尼关税”下调了10%,我国这边则是暂停稀土以及其他关键矿产出口管制。不过,这里多提一句,我国的这一举措并不包括欧盟在内。换句话说就是,我国并没有暂停对欧盟稀土以及其他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我国的这一“区别对待”,让欧盟非常难受,最近一段时间,欧洲官员频繁找上我国,寻求与我国就稀土出口管制问题进行对话磋商,他们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希望我国能够稳定可靠地向欧盟供应稀土矿物和其他关键原材料。

怎么来看这件事?我国暂停稀土出口管制,却不包括欧盟,这其中说明了什么?简单说这么几点:第一,这反映了我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主导权和战略克制,表明我国有能力根据自身利益和国际形势调整稀土政策,对欧盟不暂停管制,体现了我国在不同国际关系中的差异化策略,以及对自身稀土战略资源的精准把控;第二,这是我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战略考量。在这之前,我国商务部已经说明,我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现在没有将欧盟纳入暂停出口管制的范围,可能就是基于对欧盟在稀土使用和安全方面的综合评估所做的决定;第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但不包括欧盟,这也是欧盟咎由自取。这话怎么说?因为在中美贸易战期间,欧盟毫不犹豫的站队美国,在舆论和行动上配合美国对我国进行各种施压。

例如,在我国刚宣布收紧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的时候,欧盟方面就声称,我国的举措“加剧了本已严峻的局势”,但对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我国频繁发难,欧盟却是只字不提,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恶意甩锅和“西式双标”吗?另外,欧盟还推出了《外国补贴条例》《国际采购工具》等政策工具,还实施了碳边境调节机制,这些政策工具在实际执行中呈现出明显的对华针对性。最近一次明显的例子就是荷兰政府强抢中企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并且从时间点和法律文件来看,荷兰政府明显就是在配合特朗普政府的“50%穿透规则”。欧盟一心追随美国打压我国,现在中美达成了交易,我国暂停了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但欧盟却成了首个“冤大头”,还是没拿到稀土。这样的结果,不是欧盟咎由自取是什么?

直到现在欧盟不仅不反思自身的问题,反而一边寻求与华对话,另一边却又试图转身报复中国,逼迫我国让步。由于英国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向中国五矿出售镍矿业务,欧盟便决定对这件事进行调查,这明摆就是冲着我国来的。至于这背后的目的:首先,可以想到的是,欧盟想通过调查该交易,为中欧在稀土等关键矿产问题上的谈判增加筹码,以此争取在谈判中获取更有利的地位;其次,镍作为电池关键原料,而镍铁又是不锈钢生产中的关键合金材料,欧盟担心交易完成后,中国企业在全球镍供应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一方面导致欧盟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更加依赖中国,另一方面导致欧洲钢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因此,欧盟想借机横插一脚,阻止这笔交易。说到底,欧盟还是没有搞清楚与我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将美国“凭空造牌”那一套照搬过来,完全就是自取其辱。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