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对普京在商言商,趁着莫迪不敢买,折扣价格拿下千万桶俄油?
路透社不久前援引多名业内人士的话称,在印度对俄罗斯石油需求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炼油厂迅速出手,本月已经购买15批次的俄罗斯原油,预计将于10月至11月交付,其中每批原油的装载量从70万桶到100万桶不等,总数量可以达到千万桶级别。
可以说,印度放缓进口俄油的脚步,间接地帮了中国一个忙。而中国以优惠价格拿下俄油,更是帮了普京政府一个大忙。
印度为何突然“刹车”?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悬头顶
2025年夏天,国际能源市场上演了一出戏剧性转折。原本在俄油进口赛道上狂飙突进的印度突然“急刹车”,国有炼油厂暂停采购俄油的消息震动全球。这背后的直接推手,是特朗普政府挥下的关税大棒。
事情要从美印贸易谈判僵局说起。莫迪政府一直拒绝开放国内农业市场,这让特朗普大为光火。7月底,这位美国总统在社交媒体上炮轰印度“高关税壁垒”和“疯狂购买俄罗斯石油”,随后签署行政令,从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8月6日又将针对俄油采购的“二级关税”翻倍至50%。这招“精准打击”直击印度命脉——石油进口成本激增可能导致其炼油产业利润缩水30%以上,而对美出口的纺织品、宝石等关键行业更面临40%-50%的出口额腰斩风险。
印度的两难处境肉眼可见。一方面,俄油占其进口总量的36%,每桶享受3.25美元的折扣,炼厂加工后转售欧洲能赚取每吨80美元的差价。另一方面,美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87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容不得半点闪失。这种“左手赚钱右手挨揍”的滋味,让莫迪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焦虑。8月初,印度石油部悄悄向国有炼油厂传达指令:暂停采购10月装船的俄油,观望政策风向。
这场博弈的深层矛盾,是印度试图在大国间走钢丝的脆弱平衡。俄油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战略筹码——印度40%的武器仍依赖俄罗斯供应。但特朗普显然不打算给莫迪留退路,他在阿拉斯加峰会上直言:“印度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40%,如果我实施二级制裁,他们将承受毁灭性打击”。这种近乎霸凌的表态,彻底堵死了印度的回旋空间。8月7日,彭博社证实,印度国有炼油厂已停止签订新的俄油采购合同,连原本敲定的9月装船订单都在重新评估。
中国“捡漏”背后的战略考量:低价囤油与地缘博弈
就在印度犹豫退缩之际,中国炼油厂果断出手了。8月中旬,路透社曝出猛料:中国本月已签下15批次俄油采购协议,总数量达千万桶级别,每批装载量从70万到100万桶不等,预计10-11月密集抵港。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市场抄底”。
商业逻辑一目了然。印度退订导致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现货价格每吨下跌2美元,中国企业趁机压价1美元/桶成交。按当前75美元/桶的价格计算,千万桶采购直接节省1000万美元。更关键的是,这些原油将被输送至山东、浙江等地的炼厂,经过深加工后,汽油、柴油的出口利润可达每吨120美元。这种“低买高卖”的套利空间,让中国在全球能源波动中稳赚差价。
但这盘棋的深意远不止于此。从战略储备角度看,中国正利用价格窗口充实“能源弹药库”。2025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2%,其中战略储备库的库容利用率已达78%。此次采购的千万桶俄油,至少有40%将注入位于浙江镇海、甘肃兰州的国家储备基地,为可能的地缘危机筑牢防线。
地缘政治层面,这波操作更是意味深长。当印度在美俄之间摇摆时,中国用真金白银向俄罗斯传递了“稳定伙伴”的信号。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俄能源贸易额突破450亿美元,俄罗斯连续18个月稳居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这种深度绑定让普京政府在面对西方制裁时,有了更坚实的经济缓冲垫。正如俄罗斯驻印度临时代办巴布什金所言:“如果印度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困难,俄罗斯市场欢迎印度出口”,这话背后的潜台词,显然是对中国雪中送炭的无声肯定。
普京的“及时雨”:俄油困境中的中企输血
对于俄罗斯而言,中国的采购堪称“久旱逢甘霖”。尽管乌拉尔原油价格已回升至74美元/桶,但西方制裁导致的运输瓶颈仍在持续——欧盟正加紧打击俄油“影子船队”,2025年上半年俄油海运成本同比上涨23%。这种情况下,中国每月多进口的200万桶原油,相当于为俄罗斯财政注入约1.5亿美元现金流。
更关键的是,中国采购缓解了俄罗斯的市场焦虑。印度退订导致俄油在亚洲市场出现约5%的供应缺口,而中国炼油厂的快速补位,让俄罗斯避免了原油被迫折价抛售的尴尬。这种稳定性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2025年上半年,油气收入占俄联邦预算的33%,每桶油价下跌1美元,全年财政收入就减少约20亿美元。
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层价值,正在于构建跨越地缘风险的供应链。从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到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双方已形成“勘探-开采-运输-炼化”的全产业链协同。此次千万桶采购,不过是这条能源大动脉上的又一次“血液输送”。正如俄罗斯能源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格罗莫夫所言:“中俄能源合作早已超越传统商业模式,是应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稳定器”。
这场能源博弈的涟漪效应仍在扩散。当印度在关税压力下艰难调整采购策略时,中国正通过“低价囤油+战略绑定”的组合拳,悄然重塑全球能源版图。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不仅是危机中的买家,更是在制裁寒冬中为其点燃篝火的伙伴。这种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或许正是国际政治中最务实的“雪中送炭”。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