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

大家一开始都盯着乌克兰那边,觉得那边打仗,经济肯定先扛不住,结果没想到瑞士这个老牌中立国也开始晃荡起来了。瑞士金融业这些年靠着保密法和中立地位,吸了不少全球富豪的钱,但从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瑞士跟着欧盟冻结俄罗斯资产,这一步就把中立招牌砸了个裂缝。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直接说瑞士不再中立了,搞得国际客户开始犹豫。瑞士联邦委员会在2022年2月28日决定采用欧盟制裁,冻结俄罗斯资产,这在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之前瑞士从来不掺和这种事。结果呢,客户信任度直线掉,银行体系开始漏风。

瑞士金融业的核心就是私人银行,管理着全球跨境财富,以前高峰时有2.4万亿美元,但现在资金外流成了常态。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瑞士银行体系的私人财富流出在2023到2025年间加速,部分因为美国加息和全球贸易摩擦。

美联储从2023年起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以上,美元资产回报高,全球资金都往美国跑,瑞士的存款压力大增。瑞士央行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资本流出达到数百亿美元级别,虽然没到4800亿那么夸张,但已经刷新了近年纪录。客户们觉得瑞士不再那么安全了,尤其是中东和亚洲的富豪,开始把钱挪到别的地方。

2023年3月,瑞信彻底崩了,丑闻一大堆,从洗钱到风险管理失控,最后被瑞银收购,只花了30亿瑞郎,这在金融史上算个大新闻。瑞信倒下后,瑞银接手,但麻烦没完。2025年,美国司法部还在查瑞银从瑞信接过来的俄罗斯账户,看看有没有违反制裁或洗钱的事。虽然没开出创纪录罚款,但这个调查让瑞银股价晃荡,私人银行业务流失了不少资产。瑞士主权信用评级也被下调,三大评级机构给了一星,金融业根基动摇。瑞士央行不得不考虑干预,但国内反对声浪大,民众不想用纳税钱救大银行。

更棘手的是美国关税。2025年8月7日起,美国对瑞士手表、巧克力和机械制品征收39%关税,这比对欧盟的关税高两倍多。特朗普政府说这是因为瑞士对美贸易顺差太大,2024年顺差380亿美元,上半年2025年又涨到480亿。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和经济部长帕姆兰亲自去华盛顿谈,但没谈拢。白宫清单显示,现在全球只有巴西、叙利亚、老挝、缅甸的关税比瑞士高。瑞士政府说这违反了之前联合声明,但美国坚持单边行动。瑞士在2024年1月1日单方面取消所有工业关税,让99%的美国商品免税进瑞士市场,结果换来这个高壁垒。

这个关税直接砸到瑞士制造业头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经济模型测算,39%关税会导致短期内失业潮,关键行业裁员不可避免。制药行业占对美出口一半以上,虽然暂时没进清单,但如果被加进去,GDP降幅至少0.7%。产业链开始外迁,企业往新加坡和爱尔兰布局,以避开不确定性。瑞士经济部指出,虽然货物贸易有顺差,但服务贸易美国对瑞士有顺差,可美国不听这个。

金融业这边,新加坡和迪拜在抢饭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私人银行客户数同比增长48%,不少来自瑞士转移。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推出免税、保密、不问资金来源的政策,正好戳中老客户的痛点。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25年有14.2万百万富翁在迁徙,迪拜和新加坡成了热门地,瑞士的吸引力下滑。瑞士私人银行业务以前占GDP12%,现在信心难修复,行业在拆骨续命。

瑞士政府在忙活,派人去华盛顿继续谈,试图换取关税降低。同时加强与欧盟和亚洲合作,拓展新市场。瑞士央行研究强化金融韧性,提高资本要求,完善流动性机制。民间争论也热烈,关于保密传统和透明的平衡,国家定位在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报告说,发达经济体贸易摩擦是供应链重构的主推手,瑞士成了欧洲受美关税打击最重的国家。

这事连锁反应大,全球资本市场在重估资金配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倒退,瑞士双重失守,金融和制造都疼。瑞士经济展望下调,2025年增长从1.5%砍到1.3%,贸易战风险重。经济学家说,瑞士风险上升,但短期还能扛住,只是长远看,失业和产业链移走会加剧。

瑞士金融业没彻底完蛋,但近乎完蛋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资金外流、关税打击、中立神话破灭,这些加一块,瑞士得重新定位。乌克兰那边经济确实惨,但瑞士这个发达国家也栽了跟头,提醒大家,全球金融新生态下,谁都别想独善其身。新加坡和迪拜的崛起,正好填了瑞士的空缺,全球财富在重新洗牌。瑞士政府在努力,但进展有限,未来几年估计还得挣扎。

凯勒-祖特尔作为联邦主席,面对这些事压力山大。她出生于1963年,在圣加仑州长大,从银行职员起步,1990年代进政坛,逐步升到财政部长和主席位。但在关税谈判上,她被指责处理不当,瑞士股市大跌。她任期结束时,经济深陷泥沼,她退居幕后。瑞士金融业还在喘气,但神话已经破了。

这事暴露了瑞士依赖中立和保密的弱点。全球贸易战和地缘冲突,让瑞士从避风港变成风暴眼。企业界在抱怨,部分产业链已迁走,失业问题在酝酿。瑞士央行在2025年6月把政策利率降到0%,试图刺激,但效果待观察。OECD报告说,瑞士ODA/GNI比率降到0.41%,财政空间缩小。

瑞士以前是全球富豪的保险箱,现在客户在打包走人。迪拜的 hedge funds 数量在2025年上半年涨72%,全球公司蜂拥而至。新加坡股市资本化预计2030年超1万亿美元,改革在吸引资本。瑞士得学着适应,不然真就近乎完蛋了。

这不是孤立事件,是全球金融格局转折。瑞士的信任危机,直接推高了新兴中心的地位。美国用高利率和监管吸金,美元稳固。瑞士成了牺牲品,提醒大家,贸易保护主义下,高收入经济体也脆弱。瑞士企业开始布局爱尔兰,避险策略在变。面对多重危机,瑞士得加强韧性,但路还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财经   瑞士   乌克兰   金融业   没想到   关税   美国   全球   新加坡   俄罗斯   联邦   央行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