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够,运动来凑?清华大学新研究为缺觉人群提供运动建议

“张阿姨,快六十的人了,这阵子怎么总犯困?”“唉,别提了,老伴打鼾吵得我夜里醒三次,白天总像缺了点儿精气神。但我听社区说,晚上睡不够,白天多走走路也能补回来,这管用吗?”

这似乎是许多中老年人的日常写照:夜晚睡得不踏实,白天又被家务和带孙子的琐事缠身。可坊间盛传“睡眠不够,运动来凑”,难道说只要勤快活动,睡眠亏空真的能弥补?

令人惊讶的是,清华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提出,做对了运动,确实有助于缓解部分“缺觉”的风险,但其中也藏着不少你意想不到的细节,尤其是第三种运动,许多人都做错了!到底“睡眠补偿”能不能靠运动?哪些运动方式最靠谱?如何操作才真正有益无害?

今天这些疑问都将为你揭晓。不管你是睡眠欠佳的“夜猫子”,还是长期被失眠困扰的家属,别急着放弃健康的希望。真正的答案也许会颠覆你的传统认知。

睡眠不足,运动真的能补回来吗?专家提醒:别盲目效仿

很多人把“运动代替睡眠”作为救命稻草,现实却远非如此简单。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国内多家顶尖医院,针对6400余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开展了一项历时4年的纵向跟踪调查。研究发现:

每晚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者,整体认知能力平均随年龄加快下降约13.8%。

但如果这类人群能坚持每周累计150分钟及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认知下降风险可逆转至接近正常睡眠人群,甚至改善心血管健康水平。

更重要的是,简单走路和无规律散步效果极有限,而计划性运动、强度稍高(如慢跑、间歇性力量锻炼),补偿效应更明显

权威专家强调,运动不是万能药,无法完全替代高质量睡眠

睡眠缺失会带来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精神状态恶化等多重风险

运动科学规范后,确可缓解部分危害,但远不能“完全抵消”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

因此,只靠熬夜+锻炼“硬扛”,无异饮鸩止渴!清华团队提醒,中老年群体尤其更要“睡好+动好”两手抓,别被片面说法误导。

长期缺觉,坚持科学运动态度,身体或迎来这3种“积极逆转”

在科学指导下付诸行动,运动对“缺觉人群”确实会带来一些惊喜变化,但前提是方法要对路

认知功能下降减缓

清华研究表明,那些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进行有氧或间歇性运动的失眠人,认知能力评测试分比无运动的同龄组高出11%(P<0.01)。其中包括注意力、短时记忆、判断力等多方面

【案例】:张阿姨一个月前明显记性变差,连续坚持晚饭后快走,每次40分钟,回访时基本不用“备忘录”提醒小事,人也变得开朗了。

心脏和血管风险降低

血压、血脂数据明显改善。清华团队数据显示,每周实际运动量达到180分钟者,血压平均下降7.2mmHg,血脂水平较相关基线降低8.4%长期缺觉者本就高发心梗、脑卒中等问题,但规律有氧运动,有望部分“逆转”高危状态。

负面情绪和焦虑指数明显改善

浅睡、失眠常常让情绪“上不去下不来”。但运动能有效提升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情绪和焦虑得分改善12.6%。张阿姨坦言:“运动后整晚心里都安稳多了,连更年期烦躁都缓解些。”

注意:90%的人易犯的误区,把家务、随意散步当“正经运动”。缺觉后代谢易紊乱,更需“定时定量”锻炼,效果才显著。

怎么动才对?专家建议中老年“缺觉人群”这样科学运动

权威建议:中老年族群尤其缺觉期间,应“宁少勿多、宁缓勿急”,科学锻炼,循序渐进。详解如下:

有氧运动优先,如慢走、骑车、游泳:每天30-45分钟、每周累计不低于150分钟,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心率不宜过快。

适度力量训练辅助:可选用弹力带、瓶装水轻度力量训练,每周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基础代谢、保护骨骼。

避免“熬夜后剧烈运动”:缺觉时心血管系统易“罢工”,剧烈运动反而增加猝死、高血压等风险。尤其是清晨血压波动剧烈期,久睡不足不宜急于晨跑,宜选择温和下午或傍晚锻炼。

保持运动与睡眠时间间隔:晚上运动后,建议至少间隔90分钟再入睡,有助于体温和精神水平平稳过渡,减少“越运动越睡不着”的窘境。

家务、遛弯≠运动:吸尘、洗衣之类活动虽能加点分,却难达到改善缺觉危害的医学标准要求运动应有目标计划及定时定量。

专家提醒:感觉困乏时,不要依靠咖啡、浓茶等刺激物强提精神,而应逐步调整作息,结合适量运动,科学过渡。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睡眠障碍与运动干预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医学会杂志,2023

《有氧运动对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健康的纵向影响》,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养生   清华大学   睡眠   人群   建议   认知   有氧运动   风险   清华   科学   中老年   心血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