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六鳞
编辑|六六鳞
在古代女子十三四岁就嫁人的时代,有一位女子直到44岁才步入婚姻殿堂。更令人惊讶的是,婚后她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武则天。这位传奇女性就是杨氏,一个打破时代束缚的"大龄剩女"。
隋朝开皇年间,大多数女子十三四岁便已许配人家,十六七岁已为人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位叫杨氏的女子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杨氏,生于隋朝初年,约公元560年,父亲杨达是隋朝一名中层官员。与同时代大多数女子不同,杨氏从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才智和性格。
"这孩子与众不同,"杨达常对亲朋好友说,"读书明理,言谈不凡,将来绝非池中之物。"
根据《新唐书·后妃传》记载,杨氏"聪敏有才略"。虽然史料对杨氏早年生活记载不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拼凑出杨氏年轻时的大致轮廓。
杨氏生长于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不同于当时大多数女孩只学女红、礼仪,杨氏得到了相对全面的文化熏陶。《资治通鉴》中提到,杨氏"通晓诗书,善解经义",显示出非凡的学习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杨氏到了适婚年龄。正常情况下,像杨氏这样家世不错的女子,十五六岁就该出嫁了。令人意外的是,杨氏并未按照常规路径发展。
据《旧唐书》记载,杨氏"性刚毅,有志操"。这种性格特点使杨氏对婚姻持谨慎态度,不愿随便嫁人。加上杨家并未强制杨氏早婚,这为杨氏的"大龄未婚"状态提供了条件。
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二十多岁的杨氏仍未婚配,在当时已属罕见。不少媒人上门提亲,杨氏均一一婉拒。
当地人纷纷猜测:"这杨家女儿怎么回事?莫非有什么缺陷?还是志向太高,看不上普通人家?"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加剧。杨氏家族作为官宦之家,地位也随之受到影响。此时的杨氏已近不惑之年,婚姻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对杨氏来说,四十岁仍未嫁人,在当时社会已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她此生无望嫁出,注定孤独终老。谁能想到,命运之神正准备为这位"大龄剩女"送上一份迟到的礼物,而这份礼物将彻底改变中国历史。
隋炀帝即位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朝国力达到顶峰。就在这一年,杨氏的人生迎来转折点。
一位名叫武士彟的男子进入了杨氏的生活。武士彟,字士彟,山西文水县人,家族世代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资治通鉴》称其为"太原巨商",拥有丰厚家产和数千名奴仆。
武士彟不仅是商人,还是一名官员。据《旧唐书》记载,武士彟曾任"太原郡丞",属于地方中级官员。这种商人兼官员的双重身份,在当时并不少见。
武士彟早年丧偶,膝下有数个子女需要照顾。商贾往来四方,没有妻子打理家务实属不便。这位有钱有势的鳏夫开始四处寻觅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
公元605年左右,已过不惑之年的武士彟与杨氏相识。具体相识过程史料没有详细记载,可能是通过亲友介绍,也可能是武士彟在官场上认识了杨氏的家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大龄剩女"杨氏竟打动了武士彟的心。对早已年过四旬的杨氏来说,这门亲事实属意外之喜。
当时杨氏已44岁高龄,远远超过古代女性适婚年龄。选择这个年龄的女子为妻,武士彟的决定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惊世骇俗。
"武士彟为何会选择杨氏?"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少历史学家的探讨。综合各方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杨氏才华横溢。《新唐书》提到杨氏"善谈论,知书史",这种才学对见多识广的武士彟极具吸引力。
杨氏出身官宦家庭,有良好的教养和家教。作为商人起家的武士彟,娶一位官宦之女有助于提升家族社会地位。
杨氏性格坚毅独立,正适合管理武家庞大的家业。武士彟需要一位能够掌家的妻子,而非只会吟诗作画的闺阁女子。
最关键的是,两人或许存在真挚感情。古代婚姻多为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能够基于欣赏和尊重而结合实属难得。
约公元605年,44岁的杨氏与武士彟结为夫妻,成为武家的女主人。许多人对这门婚事大感意外,私下议论纷纷。
面对外界质疑,杨氏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她很快适应了武家生活,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武家上下,从奴仆到亲族,逐渐对这位年长的新主母产生敬意。
杨氏作为继室,还需要照顾武士彟前妻所生的子女。对这些孩子,杨氏一视同仁,关爱有加,展现出宽广的胸怀。武家子女在杨氏的教导下,知书达理,成绩斐然。
婚后不久,一件令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事情发生了——已44岁高龄的杨氏竟然怀孕了!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武家乃至整个太原城引起轰动。
"这年纪还能怀孕,简直是天意啊!" "武家有后了,真是老天保佑!"
武士彟闻讯大喜,对杨氏更加敬重。怀孕的杨氏备受武家上下呵护,精心调养身体,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谁也没想到,这个迟来的婚姻、这场不可思议的怀孕,将为中国历史书写一个全新的篇章。
公元624年2月17日(武德七年正月初八),杨氏产下一名女婴。这个女婴就是后来的武则天,出生时取名武曌(zhào)。
对于一个44岁才结婚的女性来说,能够顺利生育已属罕见。而更不寻常的是,这个孩子的未来竟如此辉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新唐书》记载,杨氏对武士彟说:"此女日后必有大贵。"这句话在当时看来不过是母亲的自我安慰,谁能想到竟成为千古预言。
武曌降生后,杨氏对这个迟来的女儿倾注了全部心血。与当时大多数贵族女孩不同,武曌从小接受了堪比男孩的教育。
杨氏亲自教导女儿读书识字,讲解《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武家藏书丰富,为武曌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除了传统女红,杨氏还让女儿学习骑马射箭,培养坚韧性格。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在当时社会盛行,杨氏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反传统的。她常对幼小的武曌说:"女子当自立,不可依附男子而活。"这种思想对武则天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626年,唐朝建立才几年,武士彟去世,享年约65岁。武士彟去世时,武曌才两岁多。杨氏一下子成了寡妇,独自承担起抚养女儿的重任。
面对丧夫之痛,杨氏没有消沉,而是更加坚定地培养女儿成才。《旧唐书》记载,杨氏常对武曌说:"大丈夫不怕困境,当自强不息。"这种教诲深深印在武曌幼小的心灵中。
627-635年间,杨氏对武曌进行了系统教育。除了传统经典,杨氏还教导女儿历史掌故、时事政治。武曌天资聪颖,很快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学习能力和领悟力。
杨氏教育女儿的方式颇具特色。她不仅注重知识灌输,更重视性格塑造。《唐会要》中提到,杨氏常对武曌说:"做人要刚毅坚韧,临事要冷静睿智。"这些教诲为武曌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武曌在杨氏的教导下,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气质。年幼的武曌不仅能文善辩,还性格开朗,举止得体,引人注目。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曌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才人。对杨氏而言,女儿入宫是喜忧参半的事情。喜的是女儿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忧的是从此母女分离,前路难测。
当武曌即将入宫时,杨氏给予女儿最后的教诲:"入宫后要谨言慎行,善待他人,把握机会,永远记住自己的志向。"
这段临别赠言,成为武曌日后宫中生活的指南针。武曌入宫后,杨氏虽不能常见女儿,却通过各种渠道保持联系,继续关心女儿的宫中生活。
谁能想到,这位44岁才结婚、46岁才生育的"大龄产妇",培养出了如此杰出的女儿。即便在现代社会,杨氏的经历和成就仍令人惊叹不已。
武曌入宫后,在杨氏的远程指导下,表现得十分出色。《资治通鉴》记载,武曌"聪慧过人,善解人意",很快得到唐太宗赏识。
640年代,杨氏虽然与女儿分离,仍保持着密切联系。宫中规矩森严,母女不能经常见面,只能通过书信往来或宫中亲信传话。杨氏的教诲和鼓励,成为武曌宫中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
杨氏给武曌的信中常有这样的话:"处境再难,保持冷静;机会来临,把握果断。"这些简单而有力的话语,指引着武曌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稳步前行。
唐太宗驾崩后,武曌按规矩出宫为尼。这段低谷期,杨氏给予女儿莫大支持。根据《新唐书》记载,杨氏对落魄的武曌说:"暂时的挫折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命运之轮尚未停止转动。"
果然,武曌后来重返宫廷,成为唐高宗李治宠妃。650年代,武曌地位日渐稳固,杨氏对女儿的政治道路也有所规划。杨氏提醒女儿:"掌权须有度,用人当慎重,与民休息,方能长久。"
约655年前后,杨氏去世,具体时间史料无确切记载。杨氏去世时,武曌已是宫中实权人物,但距离最终称帝还有一段距离。
母亲去世对武曌打击很大。《旧唐书》记载,武曌"闻讯哭恸,日夜不食"。失去了精神导师,武曌只能依靠母亲生前的教诲,在政治道路上继续前行。
杨氏虽去世,影响力却未减。武曌在政治上的每一步,似乎都能看到杨氏的影子。"刚毅坚韧、审时度势",这些杨氏灌输的品质,在武曌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690年,武曌称帝建立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这一天,若杨氏在世,定会感到莫大欣慰——自己44岁生下的女儿,竟成就如此伟业!
武则天登基后,追封母亲杨氏为圣皇后,位列武氏家庙。这不仅是对母亲的感恩,也是对杨氏对自己一生影响的肯定。
从历史角度看,杨氏作为一名母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育儿奇迹。在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她用前卫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位改变中国历史的女性。
现代历史学者普遍认为,武则天能够成为一代女皇,除了自身才能外,母亲杨氏的教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李世愉指出:"杨氏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束缚,为武则天提供了超越时代的思想养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有像杨氏这样的女性——44岁才结婚,46岁才生育,却培养出一位千古一帝。杨氏的人生轨迹打破了时代局限,她的教育理念超越了时代束缚,她的母爱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
如今回望杨氏的一生,我们不禁感叹:这位古代最强"大龄剩女",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智慧,向世人证明——女性的价值不应由年龄和婚姻状况决定,而应由其思想、才华和对后代的影响力来衡量。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