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历朝所设、所属行政区划

  秦朝时期:


  置大梁县,治所在今开封市。


  置尉氏县,治所在今尉氏县。


  置启封县,治所在今祥符区古城村。


  置陈留县,治所在今祥符区陈留镇。


  置雍丘县,治所在今杞县。


  置济阳县,治所在今兰考县堌阳镇。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砀郡大梁县、陈留县、启封县、雍丘县、济阳县、外黄县、甾县(谷县);颍川郡尉氏县。


  西汉时期:


  置东昏县,治所在今兰考县东昏故城。


  置小黄县,治所在今开封市东北。


  置圉县,治所在今杞县圉镇。


  西汉文帝时期:


  改大梁县为浚仪县。


  西汉景帝时期:


  改启封县为开封县。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


  置陈留郡,治陈留县。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司隶河南郡开封县;兖州陈留郡浚仪县、陈留县、雍丘县、东昏县、尉氏县、小黄县、济阳县、外黄县、成安县;兖州淮阳国圉县。


  陈留郡还辖酸枣县、封丘县、长垣县、平丘县、长罗侯国、宁陵县、襄邑县、傿县。


  新朝时期:


  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


  改淮阳国为新平郡。


  改东昏县为东明县。


  改尉氏县为顺通县。


  改济阳县为济前县。


  东汉皆复旧名。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司隶保忠信乡开封县;兖州陈留郡浚仪县、陈留县、雍丘县、东明县、尉氏县、小黄县、济前县、外黄县、成安县;兖州新平郡圉县。


  陈留郡还辖酸枣县、封丘县、长固县、平丘县、惠泽县、康善县、襄平县、顺通县。


  东汉时期: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司隶河南尹开封县;兖州陈留郡浚仪县、陈留县、尉氏县、雍丘县、小黄县、东昏县、济阳县、圉县、外黄县、考城县。


  陈留郡还辖平丘县、封丘县、酸枣县、长垣侯国、襄邑县、己吾县、扶沟县。


  东汉末:


  废东昏县。


  三国魏时期:


  改陈留郡为陈留国。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司州河南尹开封县;兖州陈留国浚仪县、陈留县、尉氏县、雍丘县、小黄县、东昏县、济阳县、圉县、外黄县、考城县。


  陈留国还辖平丘县、封丘县、酸枣县、长垣县、襄邑县、己吾县、扶沟县。


  西晋时期:


  废陈留县。


  陈留郡徙治小黄县,后又徙治今开封市东北。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司州荥阳郡开封县;兖州陈留国浚仪县、小黄县、雍丘县、尉氏县、圉县、外黄县;兖州济阳国济阳县、考城县。


  陈留国还辖封丘县、酸枣县、长垣县、襄邑县。


  西晋后:


  废圉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


  改陈留国为陈留郡。


  今开封市主要先后属:


  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


  北魏时期: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


  废开封县、小黄县。


  北魏兴安元年(452年):


  废尉氏县。


  北魏太安三年(457年):


  复置尉氏县。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


  废陈留郡。


  太和中:


  复置小黄县。


  北魏景明元年(500年):


  复置开封县。


  复置圉县,后改为圉城县。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


  复置浚仪县。


  孝昌中:


  复置陈留郡,治所在浚仪县。


  孝昌四年(528年):


  置阳夏郡,治所在雍丘县。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司州陈留郡浚仪县、小黄县、开封县、尉氏县、雍丘县、济阳县、圉城县;南兖州北梁郡考阳县。


  东魏时期: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


  置开封郡,治所在开封县。


  天平初:


  置梁州,治所在今开封市。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梁州陈留郡浚仪县、小黄县;梁州开封郡开封县、尉氏县;梁州阳夏郡雍丘县、济阳县、圉城县;南兖州北梁郡考阳县。


  北齐时期:


  废尉氏县、圉城县,废小黄县入陈留县。


  北齐天宝七年(556年):


  废开封郡。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梁州陈留郡浚仪县、开封县;梁州阳夏郡雍丘县、济阳县;南兖州梁郡城安县;北豫州广武郡苑陵县。


  北周时期: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


  改梁州为汴州。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汴州陈留郡浚仪县、开封县;汴州阳夏郡雍丘县、济阳县;亳州梁郡城安县;荥州广武郡苑陵县。


  隋朝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


  废阳夏郡、陈留郡。


  开皇六年(586年):


  复置尉氏县、陈留县、圉城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


  析陈留县置新里县,治所在今开封市东北。


  隋大业初:


  废汴州。


  大业二年(606年):


  废新里县入陈留县。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荥阳郡(郑州)浚仪县、开封县;梁郡(宋州)雍丘县、陈留县、圉城县、考城县;颍川郡(许州)尉氏县;济阴郡(曹州)济阳县、外黄县。


  唐朝时期:


  唐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汴州。


  复置小黄县,治所在今开封县西南。


  复置新里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


  废开封县入浚仪县;废圉城县、济阳县。


  贞观二年(628年):


  废小黄县、新里县。


  唐延和元年(712年):


  复置开封县,治所在今开封市城区。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置河南道,治所在汴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


  改汴州为陈留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


  废河南道。


  复改陈留郡为汴州。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河南道汴州(陈留郡)开封县、浚仪县、尉氏县、雍丘县、陈留县;河南道曹州(济阴郡)冤句县、考城县。


  汴州还辖封丘县。


  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皆定都开封。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


  升汴州为开封府,建号东都。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复改开封府为汴州。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


  改雍丘县为杞县。


  天福三年(938年):


  升汴州为开封府,建号东京。


  后汉时期:


  复改杞县为雍丘县。


  五代十国时期:


  今开封市先后属: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时期: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


  复置东明县。


  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


  置咸平县,治所即今通许县。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


  改浚仪县为祥符县。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县、祥符县、尉氏县、陈留县、雍丘县、东明县、咸平县、考城县;京东西路兴仁府宛亭县。


  开封府还辖中牟县、封丘县、阳武县、延津县、长垣县、鄢陵县、扶沟县、太康县。


  金国时期:


  置汴京路,治所在开封府。


  金贞元元年(1153年):


  改汴京路为南京路。


  金正隆后:


  复改雍丘县为杞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改咸平县为通许县。


  金宣宗时期:


  徙都开封府,建号南京。


  金天兴元年(1232年):


  东明县徙治今山东东明县东明集镇。


  置兰阳县,治所在今兰考县东南。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南京路开封府开封县、祥符县、通许县、杞县、尉氏县、陈留县、洧川县;南京路睢州考城县;山东西路曹州兰阳县。


  开封府还辖中牟县、阳武县、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鄢陵县、太康县、扶沟县。


  元朝时期:


  杞县徙治今杞县北。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改南京路为汴梁路。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置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汴梁路。


  元至大元年(1308年):


  置仪封县,治所在今兰考县仪封镇。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


  兰阳县徙治在今兰考县东北五里。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开封县、祥符县、杞县、兰阳县、通许县、尉氏县、陈留县、洧川县;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睢州仪封县、考城县。


  汴梁路还辖:


  中牟县、荥泽县、原武县、封丘县、阳武县、延津县、鄢陵县、扶沟县、太康县。


  郑州管城县、荥阳县、汜水县、河阴县。


  钧州阳翟县、新郑县、密县。


  睢州襄邑县、仪封县、考城县、柘城县。


  许州长社县、长葛县、襄城县、郾城县、临颍县。


  陈州宛丘县、西华县、商水县、南顿县、项城县。


  明朝时期:


  复改汴梁路为开封府。


  杞县还治今杞县。


  明洪武初:


  洪武元年(1368年):


  改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置中书分省。


  兰阳县徙治今兰考县。


  洪武二年(1369年):


  改中书分省为河南行省。


  洧川县徙治今尉氏县洧川镇。


  明洪武中:


  废开封县入祥符县。


  洪武九年(1376年):


  改河南行省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仪封县徙治今兰考县仪封乡。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祥符县、陈留县、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阳县、仪封县、洧川县;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归德府睢州考城县。


  开封府还辖:


  中牟县、新郑县、阳武县、原武县、封丘县、延津县、鄢陵县、太康县、扶沟县。


  禹州密县。


  郑州荥阳县、荥泽县、河阴县、汜水县。


  许州襄城县、长葛县、洧川县、郾城县、临颍县。


  清朝时期:


  改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为河南省。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考城县徙治今兰考县堌阳镇。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升仪封县为仪封厅。


  清道光四年(1824年):


  废仪封厅入兰阳县,改兰阳县为兰仪县。


  清宣统元年(1909年):


  改兰仪县为兰封县。


  祥符县、陈留县、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封县、洧川县属河南省开封府;考城县属河南省归德府。


  开封府还辖中牟县、密县、新郑县、鄢陵县、禹州。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


  撤开封府。


  改祥符县为开封县。


  开封县、杞县、尉氏县、通许县、兰封县、考城县、陈留县、洧川县属河南省豫东道。


  豫东道治所在开封县,还辖鄢陵县、中牟县、禹县、密县、新郑县、商丘县、宁陵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县、虞城县、睢县、柘城县、淮阳县、商水县、西华县、项城县、沈丘县、太康县、扶沟县、许昌县、临颍县、襄城县、郾城县、长葛县、郑县、荥阳县、河阴县、荥泽县、汜水县。


  民国三年(1914年):


  改豫东道为开封道。


  民国十一年(1922年):


  冯玉祥将开封县定为自治模范县,筹办地方自治。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撤开封道,辖县直属河南省。


  析开封县城区设开封市政筹备处。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撤开封市。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开封县、通许县、尉氏县、洧川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杞县、兰封县、考城县、陈留县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复设县级开封市,旋并入开封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县成立。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日伪国民政府设开封市。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洧川县、长葛县合并为长洧县。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开封县、通许县、尉氏县、长洧县;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杞县、兰封县、考城县、陈留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开封解放,设开封特别市,为省辖市、省会,旋改为开封市,仍为省辖市、省会。


  开封县徙治朱仙镇。


  撤长洧县,复设长葛县、洧川县。


  新中国时期:


  1949年:


  设郊区。


  开封县徙治今祥符区。


  开封市属河南省;陈留县、开封县、杞县、尉氏县、通许县、兰封县、考城县、洧川县属河南省陈留专区。


  陈留专区治所在陈留县,还辖中牟县。


  1952年:


  陈留专区并入河南省郑州专区。


  1953年:


  设顺河回族区、南关区。


  1954年:


  河南省徙治郑州市。


  兰封县、考城县合并为兰考县,属郑州专区。


  洧川县并入长葛县。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回族自治区、郊区;河南省郑州专区开封县、陈留县、杞县、尉氏县、通许县、兰考县;河南省许昌专区长葛县。


  1955年:


  改郑州专区为开封专区。


  1956年:


  设鼓楼区、龙亭区。


  1957年:


  陈留县并入开封县。


  1958年:


  降开封市为县级市,属开封专区。


  1959年:


  复改开封市为省辖市,由开封专区代管。


  开封县改属开封市。


  1960年:


  开封县并入开封市。


  1961年:


  复置开封县,属开封专区。


  1962年:


  复改开封市为省辖市。


  1965年:


  今开封市主要分属: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南关区、鼓楼区、顺河回族区、郊区;河南省开封专区开封县、杞县、尉氏县、通许县、兰考县。


  1966年:


  改鼓楼区为红光区。


  1969年:


  改开封专区为开封地区。


  1971年:


  开封县改属开封市。


  1972年:


  复改红光区为鼓楼区。


  改顺河回族区为顺河区。


  1977年:


  开封县改属开封地区。


  1980年:


  复改顺河区为顺河回族区。


  1983年:


  撤开封地区,开封县、兰考县、尉氏县、通许县、杞县改属开封市。


  2005年:


  改南关区为禹王台区。


  改郊区为金明区。


  2014年:


  改开封县设祥符区。


  金明区并入龙亭区。


  开封市辖祥符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


  开封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析开封县城区设开封市。


  西汉景帝时期,为避景帝刘启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取夏王启开拓封父国疆土之意。


  秦时,改启封邑置启封县。


  春秋时期,郑庄公筑仓城于此,取夏王启开拓封父国疆土之意。


  祥符区:


  2014年,改开封县设祥符区,以古县名为名。


  民国二年(1913年),改祥符县为开封县。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改浚仪县为祥符县,以年号为名。


  龙亭区:


  1956年,改第四区设龙亭区,因境内北宋皇宫遗址龙亭而得名。


  顺河回族区:


  1953年,始设顺河回族区,因惠济河纵贯南北,故名顺河;因境内多回族,故名回族区。


  鼓楼区:


  1956年,始设鼓楼区,因境内鼓楼而得名。


  禹王台区:


  2005年,南关区更名为禹王台区,因境内禹王台而得名。


  禹王台,相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吹乐处。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开封府开封县:吹台在县南五里。


  《陈留风俗传》:县有苍颉、师旷城。其城上有列仙吹台,梁孝王亦增筑焉。


  明清时修建禹王庙于台上。上有三贤祠,祀李白、杜甫、高适。又有水德祠、御书楼、御碑亭等建筑。


  建国后,辟为禹王台公园。


  杞县:


  五代晋时期,改雍丘县为杞县,以古杞国为名。


  据说,杞国因境内多杞柳而得名。


  通许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咸平县为通许县,因地邻东京通往许昌的大道而得名。


  尉氏县: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改尉氏邑置尉氏县。


  春秋时期,为郑大夫尉氏采邑,故名尉氏邑。


  兰考县:


  1954年,兰封县、考城县合并为兰考县,各取首字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历史   开封市   河南省   历朝   行政区划   开封县   尉氏县   兰考县   杞县   济阳县   通许县   封丘县   河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