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冰川,右手雨林!西藏这个地方颜值打败全国99%的目的地!

“长矛直刺苍穹”的南迦巴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亿万年的冰川在阳光下挥洒着晶莹剔透的蓝

帕隆藏布携手318国道在针叶林合奏交响曲

雅鲁藏布一个大转身

与印度洋北上的氤氲水汽撞个满怀

于是,芭蕉、柠檬、甘蔗、蜜桔......

还有数不清的热带风物

和雪山、冰川等高寒景观

一起出现在了

西藏

(横屏观看)

这里,是西藏林芝

说到西藏,拉萨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拉萨是神圣的

这份崇高的神圣,在于

以虔诚之心去感受和沉淀

而林芝,于我而言,是丰富的

当用脚步去丈量和体验

会发现!

一山见四季

十里不同天

人间秘境的醉美林芝

真是一个令地理爱好者狂喜之地!


林芝在哪里?


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南部与印度、缅甸接壤,东南部则与我国云南省毗邻。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且海拔悬殊。境内最高处为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最低处为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出口处的巴昔卡,海拔仅152米。林芝城区海拔约2900米,对于担心高反问题的人来说,林芝是进藏第一站的最佳选择。

图片/《西藏旅游》杂志

“太阳的宝座”

这是林芝在藏语中的含义

而林芝也无愧于名字赋予的丰富和精彩

仅仅从自然地理的角度

林芝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方面的多样化

就足以写成一部鸿篇巨著

如果要给这本著作选一个封面

南迦巴瓦峰,当之无愧

我的林芝之行

也正是从与南迦巴瓦的邂逅开始

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终点,海拔7782米,是世界高度超过7600米的山峰中位置最靠近东方的,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第一名。雅鲁藏布江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大峡谷。由河谷至山巅,海拔落差高至5000米以上,形成了极为典型的垂直地带性结构。尤其是在其南坡,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有着最为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自下而上分布着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高山冰雪带等9个垂直自然带。下图为林芝索松村视角的南迦巴瓦峰。索松村位于其西侧,海拔约3000米,是观看南迦巴瓦峰“日照金山”的最佳位置

南迦巴瓦的名字来源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

但“直刺天空的长矛”被多数人认可

这或许和他的“形象气质”最为吻合

南迦巴瓦是西藏的众山之父

吸引着无数人前往

但由于复杂恶劣的攀登环境

直到1992年

才有登山队成功登顶南迦巴瓦

向着南迦巴瓦峰方向徒步的西藏当地人

雅鲁藏布江流至林芝索松村附近

由于地势变得平缓

流速开始变慢,细沙逐渐沉积

枯水期大片河床裸露

河沙在大风的吹袭下

奔向两岸陡峭的山坡

经年累月地搬运和沉积

一座巨型沙丘诞生

于是,在南迦巴瓦峰的注视下

雪山、江水、沙丘神奇地同框

图为林芝索松村附近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丹娘佛掌沙丘


什么是风沙的搬运和沉积?


风沙的搬运和沉积是风对地表松散颗粒(如沙粒、尘土等)进行搬运并在特定区域沉积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按照颗粒大小,搬运作用可以分为悬移(细小颗粒(通常小于0.1毫米)被风力抬升到空中,随气流长距离搬运)、跃移(中等大小的颗粒(0.1-0.5毫米)被风力吹起后,沿地面跳跃前进)、蠕移(较大的颗粒(大于0.5毫米)受风力推动,沿地面滚动或滑动)。

风沙沉积是指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搬运的颗粒在特定区域沉积的过程,主要有风积(风力减弱时,搬运的颗粒沉积形成沙丘或其他风积地貌)、障碍物沉积(风沙遇到植被、岩石或地形障碍物时,风速降低,颗粒沉积)、风蚀洼地沉积(风蚀作用将地表松散物质吹走,留下较粗的颗粒或岩石,形成风蚀洼地)

风沙的搬运和沉积是塑造沙漠和沙丘等地貌的重要过程。

丹娘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边,其形成受风力作用、沙源、地形、植被、气候条件等因素共同影响,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

(横屏观看)

而冬天的雅鲁藏布江水呈现碧绿色

在阳光下

与沙滩、灌木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明艳动人

枯水期裸露的河床为沙丘形成提供了原材料

南迦巴瓦毕竟是众山之父

只可远观景仰

无法近前端详

但是,冰川可以!

冰川带来的美感与力量

在双手可以触摸的距离!

来古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紧邻然乌湖,是帕隆藏布的源头(注:昌都八宿县然乌镇紧邻林芝市,林芝市境内亦有米堆冰川、卡钦冰川等著名冰川,可近距离观赏)

(横屏查看)

据统计,中国约有4.6万条冰川

这个数字,比人们一般印象中的要多

主要是因为冰川多位于高寒地区

不像大山、大河那般寻常可见

我国川西、青藏高原

和新疆地区有着广泛的冰川分布

其中不乏一些“游客友好型”冰川

来古冰川

(以及林芝的米堆冰川,均距离国道不远)

就是典型的代表

来古冰川冰舌前的冰蚀湖上,一个蓝冰洞吸引着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来古冰川是典型的中低纬度海洋性冰川

其可观性优于大陆性冰川

站在冰川前

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和味觉

都被唤醒

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人类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永远显得渺小

雪山和冰川

是壮美、绮丽和神圣的

但如果只有雪山和冰川

那林芝和其他高原城市并无二致

显然,林芝不止于此


一条墨脱公路

把我从雪山和冰川带到了热带季雨林


墨脱公路,也称扎墨公路,是连接林芝波密县扎木镇和墨脱县的公路,属G559国道一部分,是第一条进入墨脱县的公路,于2013年全线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图为公路起点林芝波密县扎木镇

“墨脱”这个地名

在我的记忆中

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标签——

“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山高路远,环境恶劣

这是我身临其境前

对墨脱的刻板印象

感谢墨脱公路的建设者们

建设了这条仅有百余公里却意义深远的路

不仅让墨脱摘掉“中国高原孤岛”的帽子

也巩固了我国边防建设的力量

还开启了一条世所罕见的景观变化走廊!

图为穿行在墨脱境内热带季雨林的雅鲁藏布江,江水碧绿澄澈,两岸植被葱郁,热带典型植被芭蕉树随处可见。

由于降水量充足,加上山体落差大,进入墨脱境内后,公路两岸时常可见流泉飞瀑倾泻而下。


终于抵达了墨脱县城!

雅鲁藏布江掉头南下

深切出一条长达500公里

垂直高差最高达5000米的大峡谷

墨脱

正是这大峡谷里的一颗明珠!

特殊的峡谷地形

造就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

让热带景观向北延伸至北纬29°

也让墨脱看起来,很“不西藏”

没有皑皑白雪,也没有晶莹冰川

更没有黄土沙尘

放眼望去

墨脱是绿色的,是湿润的,是生机盎然的!

他是西藏唯一的热带季雨林

也是全球热带季雨林的典型代表



什么是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是一种受季风气候影响形成的特殊热带森林类型,介于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之间,具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交替现象。


热带季雨林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2000毫米,但分配不均,雨季(5-10月)集中80%降水,旱季(11-4月)干燥少雨。年均温22~28℃,无霜冻,但旱季可能短暂高温干旱。植被方面,以落叶树种占优,也有常绿树种混合,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东南亚柚木林、印度西高止山脉季雨林和中国墨脱雅鲁藏布江河谷季雨林是亚洲较为典型的热带季雨林。墨脱热带季雨林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500~1000米,是中国最北的热带季雨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形成,拥有桫椤、香蕉、榕树等典型热带植物,兼有高山峡谷景观。


图为墨脱标志性的热带植物——芭蕉。

除了地理景观的独特

墨脱也肩负着神圣的戍边使命

由于时间关系

只在墨脱停留了一晚

没有再继续南下

当我再次踏上墨脱公路

没有再流连于沿途的风景

而是感叹

基础设施建设对国防的重要意义

在林芝自驾

318国道是必经之路

以前总觉得

“此生必驾318”的口号有点“唬人”

而当自己亲自踏上这条路

才会感叹

“此生必驾”

不仅是自己生命的充实

更是对这条路建设者最好的致敬

图为318国道旁的帕隆藏布。

如今,除了川藏公路(318国道川藏段)

川藏铁路的建设也如火如荼

尽管今时不同往日

但川藏铁路难度之大依然超乎想象

图为川藏铁路林芝波密段建设情况。

林芝还有一张响亮名片

那就是桃花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

雪山脚下、河谷两岸

成千上万的野桃花竞相绽放

粉白的花海

与蓝天、雪山、藏寨相映成趣

宛如仙境


而现在,正是欣赏林芝桃花的最佳时节

如果有时间

快计划一场林芝之旅吧!

从冰川到雨林

人间秘境的大美林芝

值得久久回味

(注:冰川景观4月后因温度升高不宜近距离观赏)


旅行指南:

1. 林芝市墨脱县属于边境管控区,如需前往,请提前办理边防证。居住地或者拉萨、林芝等当地城市均可以办理。

2. 林芝市区海拔3000米以下,出现高反的概率较小。但若前往索松村或者然乌湖等地,需要注意。

3. 飞往林芝的航班,选择左侧靠窗,能近距离看到连绵的雪山群,如下图所示。去程航班观赏雪山的效果好于返程航班。


来源丨旅行中的地理

图片丨见下方标注,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旅游   冰川   西藏   雨林   这个地方   左手   目的地   右手   全国   林芝   墨脱   雅鲁藏布江   热带   公路   雅鲁藏布   颗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