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如果改名,这四个名字,哪个好?

网上有个段子经久不衰:意气风发的美男子兼战神兰陵王,如果穿越到今天做自我介绍,会说——“我乃枣庄王!”一瞬间,这氛围和气场就变了,本该是霸气出场,结果听了让人有点想笑。

虽然只是个玩笑,但是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枣庄这个名字,是不是太土了?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叫张三,叫李四,其实都没有问题,但若是放在一个身份不一般的大人物身上,就显得有些唐突佳人了,极致的朴素与高贵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枣庄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所说的枣庄,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其实都不叫枣庄。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薛国的所在地,薛国虽然是个不太入流的小诸侯国,但是它的来头可不小,它的始祖奚仲是黄帝后裔,是中国古代车辆的发明者,被誉为“车神”。

战国末期的时候,楚国占领了这里后,设置了兰陵县,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贵气的名字,也是枣庄历史上最辉煌的IP,大名鼎鼎的荀子,就是首任兰陵令,其曾两次担任兰陵令。

让“兰陵”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的,则是兰陵王高长恭。兰陵王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宗室,不仅相貌俊美,而且英勇善战,为北齐屡立战功,结果却被自家皇帝鸩杀了,成为了一个戴着面具的悲情战神,是后人眼中勇气与浪漫的代名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文化品牌。

明清时期,这里枣树成林,形成了一个叫“枣庄”的村落。清朝末年,因为地下发现了丰富的煤炭,枣庄村因煤而兴,逐渐发展壮大,诞生了著名的“中兴煤矿公司”,这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峄县迁治枣庄镇后,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升为省辖市至今。

所以,从历史脉络来看,“枣庄”这个名字,虽然承载和体现的是近代工业文明的记忆,但是确实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太过于接地气了,与历史上的诸多名字相比,无疑太过于直白了。

如果有一天,枣庄市要改名了,个人认为有四个备选方案:

1、兰陵

这是民意基础和知名度最高的一个选项,从“枣庄市”变为“兰陵市”,其它先不说,这感觉首先就上来了,几乎是瞬间就完成了从写实到诗意的跨越。“兰陵”两个字,自带荀子的文脉与兰陵王的武略,文化底蕴直接拉满,能极大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浪漫气质,是“文化复兴”的绝佳选择。

2、薛城

这个名字同样来头不小,“薛城”源于古老的薛国,是“车神”奚仲的故里,而且它并非一个完全陌生的历史名词,如今的枣庄市中心就叫薛城区。改名“薛城”,既兼顾了悠久历史,过渡也相对平滑。

3、峄州

峄州始于金朝兴定二年,即公元1218年,明朝建立后于1369年降为峄县,一直持续至1960年,是现在的峄城区的前身。改名峄州,符合现在地级市的地位,听起来足够大气,而又不陌生。

4、中兴

这个名字取自近代名震全国的“中兴煤矿公司”,虽然也走的是近代路线,但是其蕴含“由衰转盛、再次复兴”的美好寓意,非常吉祥和积极,同时也完美承载了枣庄市近代工业的辉煌记忆。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地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还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座桥梁。个人觉得,其实,峄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历史   枣庄   名字   枣庄市   这个名字   荀子   近代   北齐   兰陵王   来头   陵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