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重值,出炉!60岁后把体重控制在这个范围内,长寿或有望!

“老刘,你现在还保持着年轻时候的体重吗?”窗外细雨微蒙,68岁的刘叔与几个老友在晨练后茶余饭后闲聊。自从去年体检时被医生反复提醒体重偏高后,他可是把“减重”两个字牢记在心。

不管妻子怎么埋怨饭菜做得“太清淡”,锻炼没少坚持,体重还是和半年前没啥差别。正当他发愁时,老友王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瞎瘦、盲胖都要不得,你既然60岁了,就该关注‘最佳体重范围’!”

这一句话,让在场大伙都来了精神:难道年龄大了,体重的健康红线和年轻时又不一样?到底60岁以后体重多少才最合适?

如果体重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到底会有什么影响?不少人都以为,只要‘瘦下来’健康就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这篇文章,或许会让你重新认识“体重与长寿”的真正关系。

60岁后,体重多少才算合适?别再只盯着“瘦”字

在大家眼里,体重过高等于有害,体重越轻越健康,尤其是很多老人,一年“瘦几斤”变成评判健康的标准。

可实际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BMI(身体质量指数)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理想BMI区间为24-28,相对应的体重范围要比中青年时期略宽松一些。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曾在一项覆盖超10000名老年人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过瘦、过胖都有风险:

BMI<22.5的老人,因各种疾病致死的风险反而增加了21%;BMI>28的群体,患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概率升高至1.46倍;而BMI维持在24-28之间,5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医生解释说,老年人的基础代谢减慢,肌肉量流失,脂肪分布变化,过瘦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和骨质疏松,而太胖则加大了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障碍等风险。

“瘦骨嶙峋”、“喝点汤水”甚至流行一时的减肥法,对于60岁后的人,并不科学。

坚持把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60岁后身体变化明显

如果你恰好60岁上下,身高165cm,理想体重落在65-76kg之间;女性身高155cm,则建议体重控制在57-67kg。为什么“最佳体重值”对于长寿如此关键?专家归纳出以下明显转变:

免疫力更强浙江大学研究显示,BMI在24-28的老年群体10年随访中,流感等传染病发病率比低体重老人低28%。

意外跌倒、骨折的发生减少:脂肪和肌肉的适度储备令抗击外伤能力大增。数据表明,BMI低于22的老人髋部骨折率上升至每年44.1/10万,而BMI合适者不到一半。

慢性病风险更可控:现代流行病学追踪,BMI28岁以内的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概率减少13.2%和15.5%。

精力体力明显提升:哈佛大学健康老龄项目调查,理想体重段老人每周运动次数、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同龄超重或偏瘦人群

可想而知,反复“增重—减重—再增重”只会加剧代谢紊乱。比单纯追求“变瘦”或“减肥速度”,更重要的是坚持在合理范围内稳定下来,这才是“身体健康、长寿可期”的根本奥义。

合理控制体重,做到这几点胜过一切减肥捷径

说到执行力,很多老人苦于“不知如何管住嘴、迈开腿”。其实,调控体重的科学方法有章可循:

饮食结构调整每日优质蛋白不少于55g,蔬果200-300g,主食建议全谷物为主。高糖高油食物适量,拒绝无节制补品进补。

饭量和速度要科学:慢慢吃,每顿饭建议在20分钟以上,八分饱为宜,饥饱适中。

运动稳中求进一周力量锻炼2次,快步走或慢跑30-60分钟/天,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佳。

定期监测体重与腰围:每2周自查一次体重,并重点关注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防止内脏脂肪过多。

保持乐观心态,作息规律:精神状态影响身体重量调节,建议睡眠不少于7小时/天,作息规律。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老年健康研究》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标准(老年人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养生   体重   长寿   范围内   老人   健康   老年人   浙江大学   风险   理想   医生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