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防治基孔肯雅热,中医有办法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今年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大家不必恐慌,做好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日召开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针对此次疫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定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版)》,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并开展培训,指导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通过一系列临床观察,专家组判断本次基孔肯雅热疫情属于‘虫咬疫病’,核心病机是风邪袭表、湿毒蕴热。”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说,由于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预防时除了清除环境污水、灭蚊、截断传染源,还可以采用健脾消暑的药食同源中药,比如薏苡仁、白扁豆、淡豆豉、荷叶、冬瓜等,加瘦肉煲汤,调节身体体能,保持免疫力平衡。

张忠德表示,中医治疗以清热化湿、疏风透邪为原则,通过辨证使用中医药内服和外治法,对各类人群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皮疹消退、稳定退热,积极促进疾病康复,而且安全性良好。

进入暑期,天气潮湿闷热,胃肠、皮肤疾病多发。专家表示,中医药在防暑降温、祛湿调理、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说,“桑拿天”指的是高温高湿的天气环境,人体容易大量出汗,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比较快,这种环境对特定人群的健康是不利的。包括老年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体质虚弱及慢性病患者,以及中医体质中属于湿热体质的人群。

不同体质的人在“桑拿天”的养生重点和禁忌各有差异。比如,阴虚体质的人,因为阴液亏虚,容易出现口舌干燥、盗汗潮热,这时候要多饮用百合银耳汤等清凉润燥的饮品,避免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以及长时间的高温暴晒,防止人体阴液进一步流失。

气虚体质的人气血不足,容易疲劳、乏力、出汗多,这时要注重补气健脾,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饮食宜适当温补,少吃一些生冷刺激的食物。

湿热体质的人由于体内湿热比较重,常常出现口苦、身体沉重的感觉,饮食上要清淡,多吃苦味和利湿的食材,避免油腻和辛辣,保持身体干爽,防止湿邪滞留。

随着夏季高温的持续,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降温工具。如何避免空调病?

“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里面,容易出现鼻塞、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所谓‘空调病’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多因‘寒邪束表、阳气郁遏’所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魏玮说,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空调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温度方面,建议温度设在22到26℃之间。年轻人可将空调温度降低一点,年长的人将温度保持在26℃或者27℃,这样可以避免毛孔骤闭导致阳气无法宣发。湿度方面,30%—60%的湿度是适合人体最佳的生存环境,当前暑湿季节湿度比较高,容易引发心脏疾病,表现为胸闷、气紧等,必要时可采取除湿手段。

此外,空调的出风口要避免直接吹在人身上,尤其是头颈部、背部、膝关节或者神阙穴、涌泉穴。中医认为肚腹为阴,易受寒,睡觉的时候用薄毯覆盖脐腹部,能够防止腹泻、腹痛。每天开空调的时间持续两到三个小时后,需要注意开窗通风。夜间可以稍微把窗户打开一些,让空气循环,减少室内二氧化碳、细菌的集聚。中医强调“清气入,浊气出”,这有助于肺气宣降,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杨彦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养生   中医   办法   体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空调   健康   疫情   人民日报   中医药   湿度   温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