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让现制茶饮行业热闹非凡。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古茗等五大品牌合计赚了62亿,新增门店近9000家。
但同为头部品牌的奈雪的茶却营收下滑,还亏了1亿多,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全行业都看在眼里。
补贴大战中,不同品牌的选择大相径庭。
蜜雪冰城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和加盟商一起调整策略。门店的订单量明显增加,店均营业额上去了,赚钱能力自然也强了。
上半年,蜜雪的营收增长势头很猛,净利润也跟着水涨船高,这种紧跟市场变化的灵活策略,确实让蜜雪尝到了甜头。
茶百道也从补贴中得到了实惠,它的外卖订单占比一直很高,超过五成。
二季度单店每天的销售额创了近一年的新高,比一季度涨了不少,这说明低价位的茶饮品牌,在补贴推动下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
但霸王茶姬的选择完全不同,它坚持不参与价格战,结果客源被分流了。
二季度不仅总销售额环比下降,单店每个月的销售额同比跌得更厉害,连续两个季度,同店销售额都是负增长。
本来想靠坚守品质和价格赢得长期发展,却没想到短期业绩压力这么大,不过霸王茶姬的管理层觉得,这种补贴驱动的竞争不会长久,影响总会慢慢减弱。
古茗的做法更谨慎,它没有在补贴上投入太多,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堂食上。
推出1元一杯的冰水和2.5元的柠檬水,这些产品只能在店里点,就是为了把顾客吸引到店里面来。
这种策略效果不错,单店每天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两成。
如此看来,不盲目跟风补贴,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也能走得稳当。
补贴带来的增长背后也有隐忧,多位品牌高管都提到,补贴战对品牌长期建设没好处,蜜雪的高管就坦言,这会影响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体验。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反应,从7月初到9月初,蜜雪、古茗、霸王茶姬的股价都跌了不少,高盛还下调了蜜雪的目标价。
这说明大家都在担心,靠补贴拉起来的增长能不能持续。
在激烈的竞争中,品牌们都在找新的增长点,咖啡业务成了热门选择。
古茗在8000多家门店里都配上了咖啡机,今年上半年还新上了16款咖啡饮品,单店每天能卖出60到80杯咖啡,比去年下半年多了不少。
它还请了吴彦祖做咖啡品质合伙人,显然是想在咖啡市场分到一杯羹。
蜜雪旗下的幸运咖扩张速度更快,到7月已经签约了7000多家门店。
为了支持扩张,蜜雪还和巴西签了40亿的采购订单,其中就包括咖啡豆。它的咖啡定价不高,4到7元就能买到一杯,这种平价策略和主品牌一脉相承。
不过,咖啡市场已经有瑞幸、库迪、星巴克这些巨头,茶饮品牌想在这里站稳脚跟,还要多花些心思。
海外市场成了另一个竞争焦点,东南亚市场已经很拥挤了,蜜雪在印尼和越南关闭了一些门店,开始优化存量。
它解释说这是主动调整,为了让门店经营更稳健,但这也说明,海外扩张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本土化挑战随时都在。
北美市场成了新的战场,霸王茶姬4月底在美国开了首店,还请了有星巴克和洲际酒店工作经验的高管负责北美业务。
喜茶在美国的发展更猛,一年时间门店从2家涨到了30多家,纽约时代广场店开业第一天就卖了3500杯。
它们都不只是把国内的产品搬过去,还会开发本地限定饮品,比如喜茶的“加州日落”就很受欢迎。
为了在北美长期发展,供应链建设是关键,喜茶在东西海岸设了仓储中心,和当地供应商合作采购原料。
霸王茶姬甚至和加州大学合作,培育适合当地气候的乌龙茶品种,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上半年的这些变化,让新茶饮行业的格局越来越清晰,补贴能带来短期增长,但不是长久之计。
古茗靠堂食引流,蜜雪靠供应链优势,霸王茶姬坚守高端定位,喜茶深耕海外市场,每个品牌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未来的竞争只会更激烈。如何在价格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国内饱和后开拓新市场,都是这些品牌要面对的问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能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守住产品品质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笑到最后。
中国新茶饮的故事,不仅在国内继续上演,还在全球市场书写新的篇章。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