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失业君小编 图 | 网络
“一则某互联网大厂员工提离职后电脑摄像头常亮的爆料,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职场监控与员工隐私的激烈辩论。”

近日,有某互联网大厂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提出离职后,笔记本电脑摄像头指示灯便处于常亮状态,引发广泛关注。根据该员工晒出的照片,其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摄像头处的绿灯持续亮起,而通常只有在摄像头使用过程中,指示灯才会亮起。
这位员工明确表示自己并未打开Facetime之类应用,排除了简单技术故障的可能性。
摄像头旁那盏小小的绿灯,本应是隐私保护的守护者,却成了员工心中疑虑的源头。
这起事件中,爆料员工强调自己并非在飞机上(图片中的“飞机窗口”为马赛克效果),且确定没有打开任何会调用摄像头的应用。
摄像头绿灯常亮的状态是在提出离职后发生的,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正常情况下,摄像头指示灯只在设备被激活时亮起,提醒用户摄像头正在工作。
如果确实在没有主动使用的情况下常亮,可能意味着摄像头被某种后台程序激活了。
在职场隐私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这样的事件自然会引起广泛关注。
职场监控并非新鲜事物,但其合理范围一直是争议焦点。
企业监控员工的做法普遍存在。例如,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就曾要求员工在个人电脑上下载员工追踪软件Hubstaff,该软件可监控URL和应用程序访问情况,还能跟踪鼠标移动和键盘输入。
这种做法引发了员工隐私担忧并导致一人辞职,该员工称这是“伪装成生产力的监视”和“伪装成文化的操纵”。
从法律角度看,我国2025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对监控设备的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
该条例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
但在办公区域,企业通常享有更大的监控权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侵犯员工隐私。

员工离职期往往是信息泄露的高风险阶段,企业在此期间加强监管有其合理性。
字节跳动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有100名员工因触犯公司红线被辞退,其中8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
这些违规行为包括违规参与外部付费访谈,试图获取公司保密信息。
不仅如此,甚至有员工在离职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以冒用其他员工身份或匿名的方式,多次恶意攻击侮辱公司和前同事。
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会对即将离职的员工保持高度关注。
然而,这种关注不应逾越合理的界限。根据《条例》规定,在非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非法对外提供或者公开传播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视频图像信息。
面对可能的监控,员工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
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摄像头上贴个贴纸,这是许多隐私关注者的常见做法。
从技术层面,用户可以关闭摄像头和麦克风的访问权限。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在【设置】的【隐私和安全性】选项中直接关闭摄像头或麦克风的访问权限。
同时,定期检查有哪些应用被允许调用摄像头/麦克风权限,卸载擅自访问的应用,对系统进行病毒查杀都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从法律层面,公民的隐私权受到《民法典》保护。《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如果确实发生非法监控,受害者可以依法维权。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现代职场始终在信任与监管之间寻找平衡点。过度监控可能适得其反。正如xAI员工对监控软件的反应,过度监控可能引发员工抵触,被看作是“伪装成生产力的监视”和“伪装成文化的操纵”。
相反,建立在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劳动关系往往更健康持久。
企业需要认识到,员工不是生产线上的零件,而是有尊严、有隐私权的个体。
监控应以明确、合理、透明为原则,且不应逾越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司合法权益的必要界限。
一位法律专家指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其他法律法规联动,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在数字时代,如何在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同时尊重员工隐私,是所有组织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对于企业来说,监控的边界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在监控与信任之间,聪明的企业会找到平衡点——既能保护公司利益,又能赢得员工尊重。
随着《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的实施,我们有望看到更加规范的监控环境。但无论如何,那盏摄像头旁的绿灯应该始终亮在每个人的心里,提醒我们尊重隐私,就是尊重自己。
议
网友热议
@我是江波月啊(IPHK):
从技术角度说,这完全可行。企业安全软件确实可以远程开启摄像头。但合法性与道德性是另一回事,公司不能以安全之名行监视之实……
@肯札Alologo(IP桂):
哎,细思极恐!我上个月离职时也发现摄像头指示灯偶尔闪烁,当时还以为是系统故障。现在想来,公司在监控方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椰不野Hygge(IP蒙):
见怪不怪了。我们公司每个工位都有两个摄像头,连休息时间刷会儿手机都被看得一清二楚。现在的职场,哪还有什么隐私可言?
@闲人老威William(IP渝):
作为HR,理解公司在离职期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但直接监控摄像头确实越界了。完全可以通过日志审计、权限管理等更专业的方式防控风险。

@Sunny爱望京(IP京):
查了一下,最新版Windows确实有企业远程管理摄像头的后门。建议检查系统进程中的“RemoteCameraControl”服务,必要时立即禁用。

最后一条,
数码侦探……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