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上,一家杭州豆腐家韩国料理店,推出的一款融合了玉米与蛋挞的创意甜品并以48元的高价进行售卖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这款号称使用“进口有机玉米”和“顶级奶油”的甜品,实际上采用的水果玉米在线下超市售价仅为3块钱一根,却因商家制造的噱头和网红的高度追捧,甚至出现排两个小时“打卡”的现象。这场看似荒诞的消费狂欢,折射出网红经济下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异化与商家流量的博弈。
网络图片
在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下,“天价食品”早已不是新鲜事。商家深握“越贵越有人买”的流量密码,这类商品往往注重外观的包装与设计轻视产品品质,靠夸张的造星和博主种草制造稀缺感,利用年轻人的跟风心理牟利。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蛋挞的主要消费群体正是大学生。他们一边在社交媒体吐槽“月薪3000吃不起”,一边为“拍照发朋友圈”买单。这种矛盾行为背后,是Z世代对“生活仪式感”的过度追捧——用高溢价消费填补精神空虚,用打卡行为获取社交认同。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学生通过借贷等极端手段实现“财富自由”为自己的虚荣心买单,这一现象反映出消费主义对青年人价值观的侵蚀。
当一杯奶茶被炒到50元、一个蛋挞被贴上“轻奢”标签时,年轻人或许该问:我们到底在为食物还是为虚荣付费?事实上,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发起的“10元吃饱挑战”获得百万点赞,证明理性消费同样能引发共鸣。面对商家的话术陷阱,大学生更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用味蕾而非滤镜判断食物,用钱包投票而非被流量绑架。毕竟,真正的精致从不在于价格,而在于清醒的选择。
(作者:佐合热·扎依尔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231班)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