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差,最该补的是习惯

当孩子成绩落后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掏钱补课。

钱包一打开,仿佛心里也亮起了一盏灯,觉得未来会因此变得光明。然而,现实却不按剧本走:课是补了,钱是花了,分数却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你说补课没用吧?也不尽然。

但补课俨然成了一种全民心理安慰剂,其效果却常常如同玄学。网上有人调侃,某位家长砸几十万补物理,结果孩子考了个“2分”。

瞧瞧,这比艺术实验还先锋。

一、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得活力四射。

老师一讲,他点头如捣蒜,家长隔着玻璃看得热泪盈眶,觉得孩子终于开窍了。可一到考场,立刻现出原形,成绩依旧惨不忍睹。

为什么?因为他把补课班当成了综艺节目来看。

课堂上听懂了,笔一落纸,脑袋却宕机。错题本干净得像新买的一样。实际上,理科的学习靠的是动手刷题,听懂概念不过是入门券。没有足够的练习量,分数根本涨不上去。

更糟糕的是,很多孩子有一种危险的错觉:觉得“听懂=学会”。但其实学习从来不靠感觉,只有动手才能得出结论。

靠直觉学数理化,风险堪比买股票。

二、背都懒得背,英语补课就是摆拍

英语补课尤为典型。

课堂上气氛轻松,老师讲语法头头是道,孩子笑呵呵点头配合。可一回家,背单词这活儿直接开摆。单词不背,短语不记,作文素材不积累,补课的效果就像往沙漠里撒水。

钱倒是花得干脆,成绩却纹丝不动。

因为语言学习就是一门死功夫,谁也替不了。老师讲得再好,也无法帮孩子把单词塞进脑袋。家长常常搞错逻辑,以为只要孩子坐在课堂里,教育就算完成了。

可知识没有腿,它不会自己跑进脑子里。

三、补课方式错了,全是心理安慰

家长常常纠结:网课、线下、班课、一对一,到底哪个有效?

其实,这和健身房的套路如出一辙。健身卡能不能变成腹肌,关键看你动不动。补课也是如此,形式只是壳子,效果要看孩子是否真正用心。

网课问题最大。

自律差的孩子,摄像头一关,就开始斗地主、刷短视频,学习效率几乎为负。疫情那几年,不少学生就是被“网课自由”废掉的。线下班课呢,成绩好的孩子能被氛围推着走,但基础差的孩子被丢进去,只能扑腾着喝水。老师不可能为了一个人停下全班的节奏。

至于一对一,确实有效,但家长掏钱的心跳速度常常比孩子考试还快。

最终,钱没少花,效果却不见踪影。

更糟糕的是,补课让孩子养成了“反正有人兜底”的惰性。课堂上溜号,心想着真正的学习等补课再说。

久而久之,学校课堂效率全崩,孩子的学习动机彻底外包给了家长的钱包。

最后是三点思考:

1、补课是加法,但很多孩子连减法都没学会。上课能不分心才是根本。基础不牢,补课就像在危楼上贴瓷砖。

2、学习需要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听课是输入,刷题和背诵是输出。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全是幻觉。天天看健身视频,不下场跑一圈,肚子不会自己消失。

3、补课如果变成家长的心理安慰剂,那它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责任最终在孩子自己身上。外力再强,也推不动一个“装睡”的人。

所以,要想补课见效,首先得搞清楚孩子到底缺什么。

缺练习,就别只停留在课堂的假热闹上,而是逼自己刷题。缺积累,就老老实实背单词记短语,每天十个也比空想强。缺自律,就别指望网课,直接送去线下盯着。

哪怕是小班,也比孩子一个人在家自我放飞靠谱。

最重要的是,家长得管住自己甩锅的心态。

别把补课当万能钥匙,更别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课堂上认真听,课后该练就练,该记就记,补课只作为辅助,才可能真正有效。

其实补课本身无毒,也不是灵丹妙药。用得好,它能锦上添花;用得烂,只是送钱买笑话。

教育的真相从未改变:孩子自己不动,谁也救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育儿   习惯   成绩   孩子   家长   安慰剂   效果   老师   心理   英语   短语   单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