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料到,刚结束的九三阅兵,竟成了欧洲国家对华态度的“转折点”。
阅兵当天,不少西欧大国高层面都不敢露,平时活跃的几个国家,有的只让外交部发了句“尊重纪念活动”,有的干脆装没看见。
这种态度,任谁看了都觉得,西方对华还是老一套。
可短短四五天后,风向却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9月7号,葡萄牙先是放出消息,总理蒙特内格罗要带着一众官员访华,这还是他2022年第二次当总理以来,头一回踏足中国。
紧接着9月8号,英国又跟上,宣布商业和贸易大臣凯尔,要在9月10号前后飞北京。
至于来北京的目的,更是直接挑明了——要“振兴中英贸易”。
这一前一后的反差,别说普通读者看懵了,连美国白宫都没反应过来。
要知道,葡萄牙是北约和欧盟双成员国,之前欧盟“外长”卡拉斯,还对着中国指手画脚,说什么“挑战国际秩序”。
英国更是美国“最铁的盟友”,之前还跟着美国在印太折腾,现在怎么阅兵一结束,这俩就先向中国伸手了?
其实阅兵本身,早就藏了“双重信号”。
大家盯着的,是那些高端军事装备,觉得是“展示实力”,可欧洲国家的外交官们,却读出了另一层意思:
中国既用装备证明了“能守住家底”,更通过纪念二战东方主战场,反复提“维护和平成果”,潜台词就是“愿意与大家合作,而不是挑起对抗”。
美国那边还把阅兵当成“竞争压力”,私下里跟欧洲盟友说“要警惕”。
可英、葡这些国家不一样,他们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活下去”。
全球经济不景气,俄乌冲突还没停,找个靠谱的合作对象,比跟着美国喊口号实在多了——毕竟口号填不饱肚子,也解不了经济的燃眉之急。
就说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这次访华,中方的接待规格一点没含糊。
下飞机就有外交部官员接机,第二天直接进人民大会堂见高层,会谈时还特意提了:“感谢葡萄牙派代表参加九三纪念活动”,先把历史共识拉满。
聊到正事时,也不绕弯子,直接落到了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上。
之前中创新航就跟葡萄牙谈过,要在他们南部的塞图巴尔,建锂电池工厂,预计投资20亿欧元,占地差不多有50个足球场大。
2028年投产后,不光能产动力电池,还能带动当地1800个就业岗位。
葡萄牙现在年轻人失业率快12%,这个项目对他们来说,就是“救命的订单”。
除了工厂,两国还签了个“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意思是以后一起去非洲做新能源项目。
比如在安哥拉建光伏电站,葡萄牙出技术,中国出资金,当地出资源,三方分钱。
这种模式,之前中国跟法国试过,现在复制到葡萄牙,等于把合作的圈子,又扩大了一圈。
英国的动作比葡萄牙更“纠结”,凯尔这次访华前,特意先飞了趟华盛顿,见了美国商务部的人。
明面上说是“为特朗普下个月访英做准备”,实则是想跟美国“打个招呼”:我去中国谈生意,不是跟你对着干,别误会。
可即便这么小心,英国还是没藏着掖着,把“振兴英中贸易”这句话挂在了嘴边。
要知道,英国跟中国的经贸对话断了7年。
从2018年开始,因为各种原因,中英联合贸易和经济委员会这个机制就停了,部长级的交流基本等于零。
英国商界早就急了,之前英国中国商会发过报告,说光汽车行业,因为合作断档,每年少赚了差不多30亿英镑,很多企业都在盼着重启对话。
这次重启也不是“空喊口号”,凯尔带了个不小的团队,里面有英国石油、汇丰银行的高管,还有好几家新能源企业的负责人。
中方这边也早有准备,就在英葡访华的同时,中国立法机构刚好在审《对外贸易法》修订草案。
里面加了几条关键内容:比如对那些“威胁中国主权安全”的外国企业,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还有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要是国内企业因为外部贸易摩擦受了损失,政府能给补贴帮着转型。
简单说,就是“合作的大门敞开,但底线得说清楚”。
之前有些国家跟中国合作,一边赚着钱一边搞小动作,现在有了这个法律,再想耍小聪明就难了。
英葡企业看了这个修订草案,也更放心了,知道跟中国合作,规则是透明的,不会“突然变卦”。
为啥欧洲国家突然这么积极?说到底,是“安全”和“经济”两把火烧到了眼前,再不找出路就晚了。
先说说安全,美国之前私下跟欧洲国家通了气,说要削减8万名驻欧美军,其中从东欧撤回1万人,还要减少对北约东翼的补给。
这一下就让欧洲慌了。
英国尤其慌,因为它的防务基本靠美国。
之前英国在波罗的海有驻军,弹药补给全靠美国在德国的基地,现在美国要撤,英国自己的弹药库只够撑30天,要是真出点事,根本没人帮忙。
这种情况下,英国不得不琢磨:不能只靠美国,得找其他能稳定局势的伙伴。
经济上的麻烦就更大了,英国去年8月的国债利率,一度超过5%,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到5.72%,是1998年以来最高的。
政府背着差不多2.5万亿英镑的债,老百姓日子也不好过,经济动荡导致物价飙升,不少人买菜都得精打细算。
葡萄牙也好不到哪去,之前靠旅游和葡萄酒出口撑经济,疫情后旅游没恢复,葡萄酒又被法国、意大利抢了市场,GDP增速去年才1.2%。
想转型新能源,可自己没技术也没资金,只能靠外来投资。
这时候再跟着美国对中国搞“脱钩”,纯属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更让他们寒心的是美国的“背刺”,特朗普这次上台后,对俄乌冲突的态度说变就变,之前还说要帮欧洲“抗俄”,现在却跟俄罗斯谈“能源合作”。
对英国也没客气,之前英国帮美国搞“奥库斯”联盟,结果美国转头就抢了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让英国企业损失了上百亿英镑。
之前英国还觉得“跟着美国有肉吃”,现在才明白,美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盟友的死活。
这种情况下,英国再不清醒,经济就真的救不回来了。
所以这次凯尔访华,哪怕美国有点不高兴,英国也得硬着头皮去。
现在英葡带了头,欧盟里不少国家都在看着。
荷兰的ASML公司,已经派人来中国谈半导体合作,西班牙也跟中方聊了新能源汽车的本地化生产,甚至连之前对中国挺强硬的捷克,都放话要“加强经贸交流”。
这些国家心里都清楚,跟中国合作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英国需要中国的投资救经济,葡萄牙需要中国的技术搞转型,荷兰需要中国的市场卖设备,这些都是美国给不了的。
说到底,这场欧洲高层访华潮,不只是几个国家的“单独行动”,更像一个“多米诺骨牌”的开端。
它说明全球地缘格局正在变,过去“美国说了算”的时代,慢慢过去了。
各国开始明白,“选边站”不如“找对人”,谁能帮自己解决问题,谁就是靠谱的伙伴。
中国靠实力证明了“能守住自己”,又用务实合作证明了“能帮别人”,自然成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
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欧洲国家跟进?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毕竟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没人愿意跟自己的未来过不去。#夏日旅行攻略#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