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赵大爷自从三年前查出高血压后,就执着于减肥。一米七的个子,体重硬是从140斤减到了110斤。
女儿看着父亲消瘦的脸颊十分担忧,“爸,您太瘦了。隔壁王伯就是太瘦,去年做个小手术都没扛过来。”
赵大爷不以为然:“别吓唬我,胖人才容易得病。胖是一切疾病的来源!”
女儿还想再劝,赵大爷已经摆摆手出门遛弯了。女儿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固执的父亲明白,对老年人来说,过度追求苗条可能比适度丰腄更危险呢?

“千金难买老来瘦”是很多老人的座右铭,甚至很多老人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减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老年人过于消瘦并不是好事!老年人过度消瘦很可能会诱发肌少症,从而增加跌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甚至会导致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上海交大的研究人员曾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内16.6万名国人进行了10年的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上。研究称,老年人适当微胖反而更长寿,而年轻人放任肥胖会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43%。

图源自网络
研究人员发现,全因死亡率和体重之间存在U型相关性,体重过轻、过重都会增加死亡风险。具体来看,男性BMI26.3时死亡风险最低、女性则是25.4时死亡风险最低。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BMI、腰围以及腰臀比上升均与心血管病风险无关,甚至呈下降趋势。
此前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也指出,老年人适当胖一些有利于更长久地保持健康。该研究对1950位年龄60~103岁的老年科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患者的平均BMI为23.4。分别对受试者的身体功能等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根据BMI的不同将受试者分成5组。
结果显示,BMI过低与各项功能下降存在明显相关性,超重、轻度肥胖的老年人反而身体状况更好。

图源自网络
老年人稍微胖一点反而更健康:
首先,微胖的老年人意味着体内有更多的能量储备,在发生疾病或创伤时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此外,微胖的老年人在面对急性疾病或创伤时,体内的能量储备可以更好地帮助应对身体炎症,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工作。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说的微胖是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偏高,而不是真正的肥胖!肥胖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老年人不能盲目追求瘦,也不能盲目增重。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指南推荐18~64岁的健康成年人BMI应该保持在18.5~23.9,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保持在20~26.9。但对于年龄更大的高龄老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标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施小明表示,老年人的身高相较于年轻时候平均会下降4.3~9.8cm,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BMI就会变化1.2~2.4。且高龄老年人BMI越高意味着躯体功能损伤、死亡风险越低,让老人面对各种风险时有足够的能量储备应对。

不同年龄的老人体重范围标准也不同,一般可分为这2个年龄段。
• 60+:理想的BMI是保持在20~26.9,但保持25~29.9的轻度肥胖范围或更有利于健康,这说明老年人营养状况更佳,身体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消耗,日常的活动能力也会提高。
• 80+:推荐BMI范围为22~26.9,这个范围的体重可降低死亡风险、功能损伤的风险,还能预防肌少症发生。
需要提醒的是,适当超重的前提是腹部不能肥胖,大量研究表明体重增加与死亡风险增加存在直接相关性。想要胖的健康,需要让全身的脂肪均匀分布,尤其是腹部不能肥胖。

《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相较于体重稳定的老年人,体重减轻≥5%与长寿几率下降33~38%相关。从长期来看,10年内体重下降≥5%活到90岁、95岁的概率会下降40%、49%,老年人除了要保持微胖外,还要让体重稳定。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1、健康膳食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会有所下降,所以需要更好的营养支持。

首先要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建议每日摄入畜肉50g、鱼虾/禽类50~100g;同时要保持有足够的脂肪酸、维生素、硒以及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样化的营养摄入对健康有很大好处。可适当增加蔬果、豆类等抗氧化能力强的食物摄入,也可以遵医嘱适当补充补剂。
2、运动增肌
人在40岁之后肌肉量会明显流失,70岁之前每10年约会减少8%,70岁之后数值会达到15%。而肌肉衰减到一定程度会诱发骨质疏松,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建议老年人要适当进行运动,提高肌肉力量。注意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勉强自己。

“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并不准确,老年人一定不要踏入误区盲目减重,适当超重才是更健康的状态!
参考资料:
[1] 《老了微胖更长寿?上海交大16万人研究告诉你真相》.哈特瑞姆心脏科普.2025-09-18
[2] 《标准变了!80岁后胖一点更长寿!家有老人的一定要看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10-10
[3] 《胖一点的老人和瘦一点的老人,谁更易长寿?》.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05-01
[4] Xiaojing Jia, Chunyan Hu, Yu Xu, Yue Yin, Hong Lin, Ruizhi Zheng, Mian Li, Min Xu, Tiange Wang, Zhiyun Zhao, Hong Qiao, Guijun Qin, Yingfen Qin, Xulei Tang, Zhen Ye, Ruying Hu, Lixin Shi, Qing Su, Xuefeng Yu, Li Yan, Qin Wan, Gang Chen, Zhengnan Gao, Guixia Wang, Feixia Shen, Xuejiang Gu, Zuojie Luo, Li Chen, Xinguo Hou, Yanan Huo, Qiang Li, Yinfei Zhang, Tianshu Zeng, Chao Liu, Youmin Wang, Shengli Wu, Tao Yang, Huacong Deng, Donghui Li, Shenghan Lai, Lulu Chen, Jiajun Zhao, Yiming Mu, Guang Ning, Yuhong Chen, Jieli Lu, Yufang Bi, Weiqing Wang,Revisiting obesity threshold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risk in Chinese adults: Age- and gender-specific insights,Cell Reports Medicine,Volume 6, Issue 9,2025,102309,ISSN 2666-3791,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5.1023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