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正式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喊出口号“让愿意生二胎的家庭实现梦想”。国家层面热情满满,专家学者争相站台,社会大众一片期待,仿佛新时代的“人口春天”就此来临。
可谁也没想到,十年后回头看,那些自信满满的预测几乎全军覆没。现实不仅狠狠打了脸,更是用一组组冰冷的数据将所谓“生育潜能”打入冷宫——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仅为954万,而死亡人口却高达1093万,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国家支持,专家站台,群众拥护,“二胎政策”为什么依然会失败?专家预测的“人口春天”为什么没有到来?
如果说“二胎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谁受到的影响最大,那非翟振武莫属。2015年,作为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的他,公开预测:全面放开二胎将释放30年积压的生育欲望,新生儿人数将在未来4年突破1.6亿,年均可达四千万,堪称“新生儿洪峰”。
听上去确实热血沸腾。尤其在2016年,数据也的确迎来了“短暂回光”——全国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较上一年猛增131万,成为世纪新高。一时间,全国妇产医院人满为患,甚至一些城市月分娩量同比增长超过20%。似乎,这场“人口春天”真的来了。
但这个春天只维持了一年。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增长至1862万后迅速掉头向下: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
2022年:956万
2023年:902万
2024年:954万
短短几年,出生人口几乎腰斩,完全打破了专家“人口回暖”的预言。当初翟振武所提及的“9000万潜在二胎目标人群”,最终转换成实际行动的比例寥寥无几。以河北为例,63万符合条件的家庭,真正申请二胎的只有20万;河南预期增加8万新生儿,实际只生出1万。
从一开始,这场政策和预测就建立在“假设性意愿”上,而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的经济环境、社会结构和民众的真实生育意愿。当时官方的宣传将“愿意生”简单等同于“会去生”,而专家更是为这套逻辑提供了伪装成“科学数据”的外衣。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么重大的政策调整,没有及时的后续保障配套。例如女性生育后再就业困难的问题,国家卫健委的内部报告早在2016年就指出,女性再就业率下降高达37%。还有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4%的托育短缺问题,以及房价高企、教育内卷、职场竞争等结构性矛盾——全都被专家“忽略”了。
更可怕的是,这场“看错趋势”的代价由谁买单?不是专家,不是拍板政策的高层,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他们为二胎投入金钱、时间、精力,甚至丧失职业发展机会,换来的却是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
一时间,母婴行业从高峰坠入谷底:大量母婴店关门、妇产医院撤科、幼儿园招生困难。曾经被“政策红利”哄骗进场的创业者与投资者,如今血本无归。所谓“人口红利”,在十年内彻底蒸发,剩下的只有满地鸡毛。
专家预测失灵归根结底是脱离了现实,而现实中,年轻人的选择比任何政策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当今中国的年轻一代,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养不起”困境。根据人口研究报告,中国的育儿成本全球第二,仅次于韩国。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养育成本高达62.7万元,若再算上教育内卷的加持和生活的不确定性,这个数字只会更高。
更别提如今动辄百万的学区房、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要报的兴趣班、补习班。一线城市一个孩子每年在教育上的支出超过10万元是常态,哪怕在二三线城市,想“平平常常”地把孩子养大,也要耗尽一个中产家庭的全部资源。
而年轻人的工资水平,却远远跟不上物价和养育成本的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就业形势仍旧严峻,应届生月薪中位数为5600元。这样一个家庭若要供养两个孩子,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还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职场对女性生育的歧视,才是真正压垮无数女性生育意愿的核心杀手。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不愿意要“已婚未育”的女性,即便怀孕生子,产假回来也常常被边缘化甚至劝退。
而国家层面给出的激励政策则显得无力又尴尬。所谓的“生育补贴”,在大多数城市不过几千块钱,少数城市给到几万块,却远远无法覆盖育儿成本;多地延长产假、增加护理假,表面看似温情,实则加剧了企业对女性的用工成本,反而令女性在就业市场更加被动。
此外,中国社会整体的生活压力、教育内卷、内卷式职场文化,也极大地消耗了年轻人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幻想。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晚婚、不婚、不育,这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数据显示,全国单身人口已突破2亿,而35岁以上未婚人口的占比持续上升。
他们不再相信所谓“多子多福”,更愿意投资自我成长、追求生活质量。他们明白,一个孩子可能让家庭生活瞬间滑入贫困线,也明白,一旦生育就可能永远失去平等的工作机会。
更荒诞的是,在全国人口不断下滑、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剧增的背景下,许多专家仍在将希望寄托在“普通人再多生几个孩子”上。可问题是,在自己都没有可靠保障、没有育儿支持的前提下,谁愿意去承担育儿的沉重代价?
从2015年到2024年,这十年的人口政策演变堪称一场“专家主导、民众买单”的闹剧。从专家的错误预测,到政策执行的脱离现实,再到补贴政策的力不从心,每一步都在消耗民众的信任。
一个可持续的生育政策,要用切实可行的制度支持、合理分配资源和尊重个人选择的方式去激发人们真正的生育意愿。
否则,再多的政策口号、专家预测、政府宣传,最终也只会沦为“自说自话”。
参考资料:
中国育儿成本全球第二高?!养育一个孩子到底有多贵?——长江新闻号2023.05.03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954万人比上年增52万——中国经营报2025.01.17
#万能生活指南##夏日生活打卡季##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