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吕贵德
想学真本事,得拜好老师!这道理在中医界更是金科玉律。最近,安阳市的各中医院“掌门人”们齐聚安阳市中医院,就为一件大事——怎么把安阳中医“拜师学艺”的老传统,走出新高度,步上新台阶,培养出更多能“妙手回春”的好大夫!
“师承”不是走过场,是“通关秘籍”
座谈会一开场,各位院长就达成共识:中医师承,那可是中医药的“独门秘籍”,是智慧传承的“生命密码”!它可不是简单地跟在师傅后面抄方子,而是一场融合了“读经典、跟名师、上临床”的“三维修炼”。能跟着名老中医贴身学习,亲眼见识“望闻问切”的神奇,领悟方药配伍的玄机,再在真实的病人堆里摸爬滚打练就“辨证论治”的真功夫——这“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是成为中医高手的“必经之路”。
机遇大好,但“成长的烦恼”也不少
座谈会上,各位院长不约而同谈到,现在是中医发展的“黄金时代”,政策“大礼包”一个接一个。老百姓对好中医的需求更是“嗷嗷待哺”。但面临的问题也摆在那儿:优质导师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名师难求”;部分师承关系流于形式,存在“重签约轻培养”现象;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影响师徒双方积极性。大家一致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下,必须通过制度创新破解这些“成长中的烦恼”。
亮出“组合拳”,让“师承”更给力
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院长们达成了共识:
打造“安阳中医师承”导师库:依托安阳市中医药学会建个“师承导师库”,把全市名中医大佬都请进来,按专业、流派分门别类,让基层医生也能“点对点”找到心仪的师傅。
名医“下乡”,基层开“工作室”:鼓励市里的大专家多去县里、社区转转,开个“名医工作室”,坐诊带徒、传经送宝,让基层医生在家门口就能“偷师学艺”。
“潜力股”重点培养计划:在全市挖潜,找那些有天赋、肯吃苦的中青年医生(市、县、乡都要有),量身匹配名师,签下“师徒契约”,重点培养,打造新一代“中医顶梁柱”。
“毕业考”要动真格:光看笔记不行!要搞“实战演练”——现场分析疑难病例、模拟接诊病人、设计治疗方案……确保徒弟真学到了师傅的“看家本领”。
给师傅“戴红花”、发“津贴”: 设立“金牌导师”奖,带徒弟带得好,评职称、评先进优先考虑!还要研究发点“带教津贴”,不能让人家白辛苦!。 徒弟“出师”有“快车道”:师承经历和成绩要成为年轻医生晋升、进修、挑大梁的“硬通货”!学得好的,科研项目、出去见世面的机会,优先安排!
建个“师承朋友圈”大平台:搞个市级信息平台,政策、导师信息、学习资料、经典课程视频、牛人病案……统统放上去,资源共享!定期开“师承沙龙”,让不同团队的师徒们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切磋技艺,碰撞思想火花。
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座谈会开得“解渴”!回去就努力加油干,用更创新的办法、更扎实的举措,把安阳的中医师承教育搞得红红火火,培养出更多“青出于蓝”的好中医。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