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这几年,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像发现了一个“宝藏”。曾经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新闻里的“制造业巨兽”、纪录片里的“古文明遗迹”,可当免签政策、离境退税、移动支付一起铺开,当他们真正走进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小巷、喀什的老城,才发现原来这个国家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更热闹、更鲜活。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中国的边境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数突破200万次,创下历史新高。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波接一波——有马来西亚的年轻人来“寻根”,也有西班牙的少年为免签而“心动”,还有美国的博主直奔喀什“打卡”。他们带着好奇来,带着惊讶走,嘴里反复念叨着一句话:中国,跟我想得不一样。
在北京,小雪终于看到了她从小在电视上看到的故宫。红墙金瓦、云影流动,她笑着说那一刻“像梦里见过”。她买了一堆文创盲盒、小饰品,带着一种“终于找回了点什么”的感觉。她说在马来西亚也讲中文,也过春节,可当她站在紫禁城的砖地上,才觉得文化不只是传承的符号,而是一种血脉的归属感。这种感受,翻译不出来,只能亲眼见。
换个城市,上海让她彻底改写了对“中国现代化”的认知。外滩灯火通明,地铁直达每个角落,扫码乘船、扫码点餐、扫码结账——这座城市像一部巨大的机器,精密、高效、热气腾腾。她感叹上海的“烟火气”比想象中多,连夜宵摊的老板都能用流利的英语打招呼。对外国游客来说,这种便利感像魔法一样,让他们第一次体验到“未来社会”不是在硅谷,而是在中国。
西班牙青年乔治则用“反差美”来形容中国。他落地上海,坐上磁悬浮,直奔外滩,再飞长沙、重庆,看古镇、吃火锅。他说自己原以为欧洲最发达,结果发现中国的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电动车充电桩“到处都是”,甚至觉得“欧洲落后了”。在重庆的夜景前,他有点语无伦次:“这座山城太震撼,白天是城市,晚上是星河。”
他是那种典型的“免签吸引来的新游客”。中国去年开始单方面对西班牙等国开放免签,停留期延长到30天。如今47个国家享有单方面免签、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55国可过境免签。这是开放姿态的真实体现——不喊口号,直接行动。于是,中国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意外目的地”。
这股“来中国热”,还带着一种打脸的意味。因为过去几年,西方媒体的叙事总在制造偏见——新疆是灰暗的、北京是压抑的、中国是冷漠的。结果美国博主但丁·穆尼奥斯亲自飞到喀什,在古城街头看到了维吾尔姑娘跳舞、老人织挂毯、果汁摊冒着香气的石榴汁。他在社交平台上说:“这里和西方媒体描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
他的镜头里,新疆不是刻板印象,而是一场色彩的爆炸:白墙土屋、蓝天金光、笑脸、音乐。他来到一家夜店,年轻人跳着融合民族旋律的舞曲,他惊呼:“我来自纽约,但喀什的夜生活一点不输!” 他还被邀请参加维吾尔族婚礼——五彩的服饰、甜瓜、欢歌、舞蹈,场面热烈得让他连拍都忘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幸福的婚礼。”他说这趟旅程让他“世界观刷新”。
这些真实的故事,比任何公共宣传都更有说服力。人们不再相信电视里的标签,而是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中国。一个来自纽约的博主说,他遇到的维吾尔族商人告诉他:“你是我们见过的第一批美国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注脚——中国不缺开放,缺的是外界真正的理解。
如今的中国,确实变了。外国人入境的支付体验早已不是障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支持境外银行卡绑定,移动支付覆盖从景区到街边摊。退税通道更顺畅,入境手续更简化。城市的标识系统、导览语音、英文小程序在更新,北京颐和园、天坛等公园安装3200多台双语导览器,连白塔寺、孔庙、国子监博物馆都上线了英文界面。一个细节是,游客在北京地铁扫码就能坐车,不用办卡、不用排队。这种便利背后,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细腻。
这股“来中国看看”的潮流,其实是对一个国家气质的认可。开放的国家会吸引世界,封闭的叙事会被现实击穿。当外国游客在西安看兵马俑、在成都撸猫喝茶、在喀什跳舞喝果汁,他们会发现新闻里那些“阴影”原来只是偏见的滤镜。
一个正在自信走向世界的中国,不再需要刻意解释自己。免签的扩容,不只是为了旅游业的数字增长,而是在告诉世界——你来吧,我们有底气、有热情,也有故事。那些来过的人,回去之后往往会变成“自来水”:马来西亚的小雪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在中国的家乡感”;西班牙的乔治发视频“感叹中国技术太快”;美国的但丁在推特上高呼“请亲自来新疆看看”。这种民间的口碑传播,才是最有力量的外交。
曾经是他们教我们如何迎接世界,现在是我们在教世界如何理解中国。当中国的节日假期成了外国游客的新节日,当他们在北京人潮中排队看升旗、在苏州巷子里买簪子、在新疆夜店里举杯,这个国家的形象就不再需要谁来辩护。它已经在笑容、灯光、街景里,被亲眼见证。
有人说,中国正在变成“世界的节日现场”。那没错——毕竟,谁不想来一个既能刷手机、又能看千年古迹,还能跳民族舞、吃烤馕、喝奶茶的假期?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体验”——热烈、开放、真实、有点乱,却令人难忘。来中国过节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发现,这里的热闹不是表演,而是生活本身。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