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都知道,飞天茅台在中国早就不只是酒了,它是硬通货。
是饭局上的压舱石,是送礼的标准配置,是搞定岳父的通行证,所以很长时间飞天茅台就跟一线城市的房价一样,很多人心里默认的规矩:只会涨不会跌,最多也是持平。
我有个叔叔,普通工薪阶层,稍微有点钱就买茅台,放着,说是理财,囤了两个柜子了。
但这规矩,最近破了。
几个大的电商平台,百亿补贴直接把53度飞天的价格干到了1700以下。
注意,不是黄牛,不是什么搭售,就是实打实的百亿补贴,实打实的价格压下来了。
这一下,喝酒的、玩酒的、搞投资的,圈子里全乱了套,有人喊抄底,有人说要崩。
如果你只觉得这是短期的降价促销,那就想简单了。
这不是价格跳水,这是权力冰山在水底下开始化了。
搁几年前,茅台这种高端白酒,根本瞧不上电商。
酒厂觉得电商就是卖便宜货的,拉低身价,把飞天放上去卖,跟让爱马仕去摆地摊没区别,所以一直严防死守。
但现在两边都扛不住了。
酒厂这边,财报不好看了,增长慢了,地主家也没余粮。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主要酒业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普遍出现了增速放缓甚至下滑。
就连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旺季,市场表现也并不乐观。
电商那边,用户增长到头了,急需茅台这种“尖货”来拉新、撑场面。
一个需要新故事,一个需要定海神针。
所以这一来一起,在市场增长压力下,白酒品牌对电商的态度也从过去的拒绝、封堵,开始转向寻求配合。
不过力量对比还是很明确的,以前是酒厂挑渠道,哪个电商平台如果能拿到卖茅台的资格,是很有面子的,但现在,更多是酒厂需要渠道。
第一层,是钱的逻辑被改写了。
回想一下,为什么以前一瓶出厂价1499的茅台,能卖到近三千?
多出来的一千多块,是它的社交价值和金融属性,说白了就是“面子钱”和“投资钱”。
现在电商在干嘛?用百亿补贴这把刀,精准地把这层“面子钱”给砍了。
等于平台花钱,让你用喝酒的价,买到了全套的面子和投资属性。
这便宜谁不占?平台用补贴换来了最值钱的用户和关注度,一笔精明的买卖。
第二层,是人心的算计。
这事特别懂人心。
以前买茅台,是真不容易,不是说你有钱就一定能买到,别说加价了,一些地方甚至要托关系、找门路,搞得跟地下工作一样。
现在手机点一下,快递送到家。
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对普通人是种很大的心理满足。
更厉害的是,它把门槛降下来了。
以前三千块,是另一个圈层的事。现在一千多,好像努努力,自己也够得着了。
那种“我也配得上”的感觉,很容易让人上头。
第三层,是文化的瓦解。
再往大了说,这还在瓦解一种“酒桌文化”。
茅台的神话,是跟饭局、求人办事这种很正式、讲究排场的场合绑在一起的。
经济上行期,各种项目,各种勾兑,太多太多了,这时候茅台稳得住,甚至价格越高,越方便办事。
而电商把它从“宴会厅”直接拽进了“购物车”。
当一个符号随时能买到,它的仪式感就没了。
当一个神话可以被一键下单,神话自己也就开始掉价了。
这背后其实是代际态度的变化,年轻人越来越烦那种靠喝酒办事的传统规矩,喜欢更直接的沟通。
茅台价格的松动,只是这个大变化的一个影子。
所以,茅台降价根本不是什么消费降级,也不是什么补贴大战。
这就是一场权力交接。
旧权力是酒厂和它背后层层叠叠的经销商,靠信息不透明赚钱。
新权力是电商平台,武器是数据和补贴,用“用户体验”重新定了规矩。
茅台,就是新权力攻城用的第一颗炮弹。
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会怎么样?我猜有这么几点:
第一,更多高端品牌会“下凡”。
今天是茅台,明天可能就是别的什么。谁能给平台带流量,谁就是下一个被补贴的“王”。
第二,价格会出现“双轨制”。
线下经销商,依然是很多传统企业的立身之本,为了稳住线下的经销商,品牌可能会搞出电商特供版,线上线下两套玩法,两套价格。
第三,白酒最终要回归“好喝”。
当茅台的面子属性和投资属性被稀释,整个行业都得回过头来琢磨怎么把酒做好喝,怎么讲出让年轻人听得进去的新故事。
我看现在不少酒厂已经开始出低度酒了,开始做果味酒了,开始请年轻偶像当代言人了,就是把白酒从一种文化重新回归到一种消费。
所以你看,这事儿,跟一瓶酒有关系,但也不只跟酒有关系。
是不是有点意思?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