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家住济南的王阿姨像往常一样睁开双眼。窗外的鸟鸣刚好和闹钟同步,她第一时间不是抓手机,而是拿起床头的保温杯,慢慢喝下一杯温开水。
这似乎成了她这些年雷打不动的小习惯。可家里年轻人却不理解:“早晨喝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王阿姨笑笑没解释,只是坚持自己的节奏。然而,最近一次体检,她的血糖、血压、肾功能状况都比同龄朋友更平稳,这让医生也忍不住多问几句。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习惯或者疑惑?明明只是一杯水,却能玩出多少“花样”?
首先,一夜未进水,人体轻度缺水早已悄悄发生。科学数据显示,经6-8小时无摄入,体内水分流失可达400-600ml,这时血液变得黏稠,各大器官运转缓慢。
此时如果能及时补充一杯150-250ml的温水,不仅能被肠胃迅速吸收,还能迅速“唤醒”全身。
专家解读:“早晨喝水”为什么有益?其主要原因在于:
稀释血液,改善循环
一夜不饮水,血液浓度上升,如果此时马上进食,心脑血管负担加重。晨起一杯水,可以降低血黏度10%~15%,有助于脑卒中、高血压等慢病风险降低。
激活肠胃,帮助排毒
睡眠期间,肠道处于“低速运转”。清晨一杯水刺激肠道蠕动,可使排便效率提升12.3%-19.7%,防止便秘,减轻肝肾代谢负担。相当于给消化管道做了一次“早操”。
平稳血压,护心保脑
研究显示,晨起饮水可明显改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中老年血压波动大、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堪称日常保健“小妙招”。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指出,如果能早晨饮水,半年后高血压发生率下降约12.6%。
促进新陈代谢,养成健康体质
一杯温开水等同唤醒代谢引擎。经哈佛大学757人追踪实验发现,晨起有水进入后20~30分钟内,基础代谢比前日提高近5.3%-7.1%。这意味着长期坚持的人,更可能远离“三高”、肥胖以及亚健康状态。很多人却只关注“清肠”,把这个代谢的小细节忽视了。
稳定血糖,保护肾脏
清晨血糖相对较低,合理饮水可使血糖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波动区间,减少胰岛素负担。而且长期晨起喝水者肾功能检出轻度异常的比例比普通人群低15%以内。尤其是肾功能本身偏弱、中年以后的朋友,这个简单动作其实是最大的善待。
保持晨起喝水1-3月后,大部分人都能慢慢察觉到这5个变化:
早晨不头晕、不犯困
原因在于血容量充足、循环改善,大脑供血更顺畅,不会出现“起床气”、头脑迷糊的状态。
上厕所更通畅,便秘缓解
据全国肠胃健康调查,持续一周晨起喝水者,便秘发生率下降20.6%,大便更柔软、排便更规律。
面色红润、气色改善
水分运输充分,新陈代谢加快,许多网友反馈皮肤干燥、口臭、口腔溃疡现象同步减少。
血压更稳定、心跳更有规律
连续三个月,下班体检数据显示高压、低压均值下降2-6mmHg,心动脉供血能力同步提升。
刺激肾脏排毒,降低结石风险
有多项追踪报告证实,晨起常喝水人群尿液垃圾物浓度更低,肾结石发生率平均下降13%左右。
不喝,对比之下,风险会明显多一截:早高峰心梗、脑梗,便秘加剧,早期口腔警示等,都可能悄悄“找上门”。
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实践晨起喝水,有些误区其实轻易“毁了”好习惯。如何做才能既安全有效,又长期受益?
量要适中:建议150-250ml温开水即可,太多会冲淡胃酸,导致消化问题;太少则补充不够。
温度合适:建议水温30-37℃,接近体温,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肠胃。
喝水顺序有讲究:最好空腹先喝水,再刷牙,让水分直达肠道,后续可以吃早餐。
避免大量灌水或久置隔夜水:有研究发现,一次性喝超过350ml,反而对肾脏、心血管不利。而隔夜水、反复烧开的水微生物污染风险高,不建议饮用。
特殊人群请遵医嘱调整:肾功能异常、心衰、重度高血压人群,饮水量和速度应根据医生建议酌情调整。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早上起床喜欢喝杯水的人,用不了多久,身体会有4变化-博禾医生》
《你养成晨起喝水的习惯了吗?提醒:长期坚持,身体有5种积极变化》
《你有晨起喝水的习惯吗?提醒:长期坚持,血压或有5种积极变化》
《医生发现:每天早起先喝水的人,不出半年时间,身体或有5个变化》
《调查发现:每次起床后大量喝水的人,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7变化》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