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长辈说“四十不惑”,总觉得那是个遥远得近乎模糊的年纪,像日历上被折了角的某一页,只知道会来,却从没想过会来得这样快。直到某天整理旧物,翻出大学时穿的白衬衫,指尖触到泛黄的衣领,才惊觉自己竟也站在了四十的门槛上。
镜子里的眉眼间添了细纹,可心里分明还住着那个会为一场球赛熬夜、为一首诗心动的少年。偶尔哼起老歌,调子还没落下,记忆就会突然跳回某个夏天的傍晚,风里飘着西瓜味,耳机里循环着周杰伦的《晴天》。才恍惚发现,“年轻”早已不是当下的注脚,而是变成了藏在时光里的旧照片,要轻轻擦拭,才能看清细节。
这些年,时光从不是温柔的推手,更像个不打招呼的赶路者,推着我们跌跌撞撞往前走。该走的路,一步没少走,哪怕是绕了远的弯路;该撞的南墙,一次没躲过,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得自己揉着疼继续走;该掉的坑,一个没落下,爬起来拍掉身上的土,才懂哪条路走得稳。那些曾以为“不该经历”的挫折——失业时的迷茫、失恋后的崩溃、深夜里的自我怀疑,到最后都成了身上的印记,像老树干上的年轮,一圈圈刻下成长;也成了手里的底牌,让我们在后来的风浪里,多了份“见过世面”的从容。
人生行至半程,才慢慢解开“不惑”的谜底。以前总想着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同事眼中的好伙伴、朋友眼中的靠谱人,把自己裹在别人的期待里,连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都要琢磨半天。直到某个深夜,看着窗外的路灯,突然就想通了:我不必再做谁的谁,只想好好做自己。不再为无关人的眼光困在原地,不再为世俗的标准硬扛着疲惫,那些“该结婚了”“该稳定了”的声音,终于能笑着听过就忘。
是啊,谁不是一边感慨“不想老也老了”,一边接受岁月的痕迹;谁不是一边遗憾“不愿散也散了”,一边和过去的人和事挥手。但好在,人生这本大书,才刚写完一半,后面的篇章还留着空白,等着我们填上新的故事。
接下来的路,不想再为难自己了。不用再逼自己做到“完美”,累了就停下来喝杯茶;不用再勉强自己迎合所有人,不喜欢的聚会可以坦然拒绝;不用再把“应该”挂在嘴边,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只想踏踏实实为自己活一次,去学年轻时没来得及学的吉他,去看搁置了很久的风景,去爱那些真正在意自己的人,把余生过得热烈又自由,不向生活妥协,也不跟自己较劲。
毕竟,四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带着过往的印记,握着手里的底牌,终于能轻装上阵,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