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买俄油被罚关税国家出现,中方也被点名,暗示敢加100%就反制

全球能源与贸易秩序的暗流涌动,终于在一纸关税措施下彻底激化。权威机构国际能源署(IEA)7月末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石油贸易流向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印度在过去三个月的俄罗斯原油日均进口量达到215万桶,不仅超越中国,跃升为全球最大俄油海运买家。美国对其加征25%关税,成为史上首个因“买俄油”被公开经济惩罚的国家。与此同时,白宫再度高调点名中国,威胁最高可达500%的惩罚性关税。这场博弈,已然超越能源领域,牵动世界格局。

贸易制裁引爆全球关注

7月29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个人社交账号突发声明,宣布对印度加征25%进口关税,理由直指印度“高关税壁垒”和“贸易不公平”。但在随后的白宫简报会上,特朗普团队明确表示,此举核心是“惩罚印度大规模购买俄罗斯石油”,试图切断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下的经济“生命线”。

美国国会旋即推进新一轮法案,拟授权总统对所有继续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征收最高500%的“二级关税”。这一前所未有的制裁力度,立即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剧烈波动。

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底报道,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大锤”迅速引发新兴经济体警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研究指出,全球原油贸易的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传统西方主导格局正在被动摇。

市场数据监测机构Vortexa统计,印度自2024年俄乌局势升级后,俄油进口占比由12%飙升至41%,成为美国“敲山震虎”的首要对象。美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以印度为突破口,向全球释放强烈信号。

灵活博弈与能源利益优先

面对美方高压,印度政府反应格外谨慎。7月30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公开强调,“保障本国人民的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务”,并批评西方“搞双重标准”。这一表态被多家国际媒体解读为“软硬兼施”,既不愿彻底倒向美国,也绝不放弃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

印度能源部内部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俄罗斯原油对印出口价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价10-12美元/桶,且结算方式灵活,可用卢比、卢布双边结算,极大削弱对美元的依赖。

印度炼油企业早已形成“多币种结算+贴牌混装”的技术路径,有效规避了部分制裁风险。自6月以来,印度仅通过绕道中东和东南亚的油轮进口俄油比例已达35%,成为全球最具操作灵活性的买家。

美国的制裁并未动摇印度的能源战略。印美关系专家普拉萨德分析,印度当前对美方强硬更多是为谈判争取筹码,未来若美国在技术转让或投资方面“抛出橄榄枝”,印度仍可能调整立场。印度“非结盟”政策在新冷战格局中愈发灵活,其实质是“精明摇摆”而非彻底抗美。

能源安全与反制底牌

在美国对印度挥出关税大棒的同时,白宫对中国的警告更为直白。8月初,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进入敏感阶段。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当场向中方放出狠话,若中国不停止俄罗斯原油进口,可能面临100%乃至500%的惩罚性关税。美国媒体普遍解读,这一表态已将中美贸易争端从“科技战”升级至“能源安全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时间回应:“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这一立场直接传递三重信号:一是中国的能源自主权不容干涉,二是对美方所谓“数字游戏”根本不予理会,三是中国手握多张反制牌,完全有能力应对极限施压。

据中国海关总署7月数据,中国通过管道和油轮进口俄罗斯原油总量持续增长,其中“贴牌混装”方式在东南亚港口占比超过40%。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俄能源合作已形成长期稳定格局,人民币和卢布本币结算机制不断完善,有效绕开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美元霸权松动

美方的制裁策略并未获得全球呼应。欧盟尽管表面支持美国,但8月最新一轮对俄制裁已明显“缩水”,主要集中于金融限制,未再要求禁买俄罗斯能源。德国工商联合会主席公开表示,德国不会再盲目追随美国制裁中国。

金砖国家则持续加快“去美元化”步伐,上半年,印度与俄罗斯以本币结算的石油贸易额增长至420亿美元,南非、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在积极试行多币种结算体系。

全球贸易秩序的重构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不减反增。8月初,由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芮思博率领的代表团低调访华,苹果、波音等巨头高管均在列,寻求进一步深化合作。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业内人士分析,企业界“用脚投票”无声否决了白宫“脱钩”言论。即便政治层面对华强硬,资本和供应链已深度绑定,现实利益难以割裂。

此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研究报告也强调,全球供应链正朝着“多中心、去单极化”方向演进。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等举措,切实提升了对美国的反制能力。5-7月,中国稀土出口受限使全球价格上涨370%,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企业面临“断供”风险。

能源安全与贸易战的多重博弈

美国对外挥舞关税大棒,却难掩“内忧外患”。彭博社援引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指出,若对外征收500%关税,美国CPI涨幅将超过1.5%,每个美国家庭年均损失或在1500-5000美元之间。

汽车行业协会最新警告,恢复145%的对华关税将带来25万就业岗位流失。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与产业链断裂风险同步上升,企业界与政界日益分裂。

能源结算体系的去美元化进程加速。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推动本币结算,削弱美元主导地位。7月,人民币在全球石油交易中的结算占比首次突破8%。俄罗斯央行披露,俄中能源贸易本币结算比例已超过70%。这一变化已被摩根大通、汇丰等国际金融巨头列为“全球金融新常态”。

全球供应链重构同样步入深水区。中国民营油轮企业创新“贴牌混装”模式,通过第三国港口规避制裁,保障能源进口稳定。印度则积极吸引俄罗斯企业在本土投资,俄企在印直接投资逾200亿美元,用于升级炼油厂和港口设施。这些举措表明,单边制裁已难以阻断全球能源与经济联系。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5-08-04 11:17:无视特朗普威胁,印度“坚持买俄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反制   关税   中方   暗示   国家   印度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能源   全球   美元   原油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