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吴石将军在台湾牺牲,周总理听闻消息大惊:一定要查清原委

2025年10月,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CCTV8播出,首播当晚收视率便突破4.2%,位居全国收视第二。剧中的中共党员吴石既不是编剧杜撰,也不是二次创作,而是将“密使一号”吴石将军的真实事迹直接搬上了荧幕。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吴石将军在台湾牺牲以后,得知消息的周总理听闻消息后大惊,下令查清原委!

一、从军校状元到抗日将领

吴石原名萃文,于1894年8月出生在福建闽侯的一个贫寒儒商家庭,辛亥革命爆发那一年,17岁的吴石与好友吴仲禧一同加入福建北伐学生军,自此踏上军旅生涯。到1915年,吴石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院,与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是同窗学员,因为聪慧过人,勤勉好学,在校期间,吴石在每次考试中均获全校第一的成绩,被誉为保定军校状元

之后吴石还前往日本留学,同样成绩位列前茅,被当时的同学们称赞为留学生中的“十二能人”,这里的十二,是指吴石掌握文、武、画和外语等十二种技能。回国之后,吴石就在陆军大学任教,在此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为自己的军事理论能力打下了深厚根基,但相比较于教学,吴石更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上一展拳脚。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吴石就投身于抗日战争中,因为能力卓越,被国民政府授予重任,在武汉战争期间主持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吴石曾专门邀请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将领前来教授游击战,从而和我党有了交集,并深深赞同中共的抗日主张和革命理念。

与之相对比的,吴石亲眼目睹了抗战期间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消极抵抗政策,对国民党逐渐失望。到1940年,吴石因为在桂南会战中指挥关键战役获胜,被白崇禧推荐为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当时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不少人都对战争前景感到迷茫,吴石通过研读中共游击战术和《论持久战》,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救中国的希望,并有了加入我党的意愿。

抗战胜利后,吴石对国民党“劫收”乱象、物价飞涨的社会现实极度不满,在好友何遂的影响下,主动寻求与我党建立正式联系。最终在1947年4月,经何遂牵线,吴石在上海锦江饭店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地下党负责人张执一等会面,这是他接受中共领导的重要起点。

此时吴石已经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局长一职,在见面中,吴石明确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承诺利用职务便利提供军事情报。此后,他多次在何遂之子何康的寓所与张执一秘密会晤,逐步建立稳定的情报传递渠道。

何遂夫妇

二、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吴石利用自己的身份做掩护,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淮海战役时,吴仲禧在吴石的亲笔推荐信协助下,深入徐州“剿总”核心区域,默记并传回商丘至海州的国共兵力部署、工事位置等关键信息,涵盖国民党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的驻地及作战序列,是解放军获取的“最早且最全面的徐州敌情报告”。

这份情报使中共华东野战军提前掌握了徐州“剿总”的防御薄弱点,最终确定“中间突破、分割包围”的战术。解放军针对黄百韬兵团侧翼暴露的漏洞,迅速部署围歼行动,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歼灭黄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初,他获取的《全国军备部署图》《京沪杭军事部署》等情报,系统呈现了国民党在长江中下游的防御体系,为中共制定全局性战略提供了依据。到渡江战役,吴石递送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详细标注了国民党长江防线的兵力配置、火炮阵地坐标及防御工事分布,甚至明确了各部队的战斗力评级,如“嫡系部队战斗力强,杂牌部队士气低落”等等。

第三野战军据此调整渡江方案,将主攻方向选定在国民党兵力薄弱的芜湖至安庆段,避开了其精锐部队把守的江阴要塞。同时,情报中关于“国民党江防舰队调动规律”的信息,为解放军制定应对海军拦截的预案提供了关键依据,加速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进程。

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按照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战略方针,会立刻发动攻台计划,一举解放全中国,而获取台湾的核心军事情报迫在眉睫。1949年7月,吴石接到国民党当局调令,出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这一职务虽身处国民党军政核心,却也意味着要深入虎穴。

好友吴仲禧曾劝他留下,毕竟当时大陆解放局势已基本明朗,但吴石坚定表示:“我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为获取国民党信任,吴石在家庭安排上煞费苦心。他决定将大儿子吴韶成、大女儿王兰成留在大陆,仅携妻子王碧奎及年幼的一对儿女赴台。这种“骨肉分离”的安排,既让国民党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也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亲情的决心。

三、周总理下令严查

抵达台湾以后,吴石迅速利用“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职务便利,展开情报搜集与传递工作他凭借职务权限,接触到台湾及东南沿海的军事部署、兵力配置等核心机密,并积极搭建情报网络。

中共中央为确保情报渠道畅通,派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的朱枫赴台与他联络。吴石将获取的《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台湾各岛战略登陆点地理资料》等重要情报交给朱枫,由其辗转传回大陆,这些情报为中共筹备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关键依据。

1950年1月,潜伏在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最高领导人蔡孝乾被捕叛变,这一事件成为台湾地下党遭受重创的导火索。蔡孝乾的叛变导致岛内大批中共地下党员暴露,国民党保密局顺着线索迅速展开搜捕。3月的一个晚上,吴石在台北家中被捕,一同被捕的还有朱枫、吴石的副官聂曦及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

蔡孝乾

国民党保密局二处处长叶翔之亲自主审吴石,对其施加百般酷刑,致使他一只眼睛失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吴石没有泄露任何关于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在狱中,他在一本画册背面断断续续写下遗书,其中提到“余素不事资产,生活亦俭朴”,还叮嘱子女“谨守吾家清廉俭朴家风”,字里行间尽显革命者的风骨与对家人的牵挂

生命的最后时刻,吴石写下两首绝笔诗,其中“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一句,道尽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1950年6月10日下午,吴石与朱枫、陈宝仓、聂曦被押往台北马场町刑场。行刑前,他神色从容,吟诵绝笔诗后坦然赴死,年仅57岁

周恩来总理得知噩耗后,指示务必查清事件原委,吴石的牺牲并未被历史遗忘。1973年,周恩来力排众议,报请毛泽东批准,追授其为革命烈士。这一迟到的荣誉,既是对其功绩的肯定,也饱含着对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的深切缅怀。周恩来在病危之际仍提及:“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吴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1、抖音百科:《吴石将军》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解密:潜伏并牺牲在台湾的大陆特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历史   原委   听闻   将军   牺牲   消息   查清   国民党   台湾   中共   情报   我党   国防部   兵力   周恩来   淮海战役   保密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