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是假赚钱是真?特朗普自曝,美借俄乌冲突获利颇丰​

8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最新武器转让报告,2023年全球军火出口总额再创新高,美国占比高达42%。俄乌冲突持续近三年,乌克兰对美军工订单激增,国际军火市场“热度”堪比能源危机。外界一直追问,所谓援助究竟是救急,还是一场巨大的商业运作?特朗普的最新表态,让这个话题再度引爆舆论。

北约“资助”,美国“收割”?特朗普口无遮拦引爆舆论

9月20日,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我们从(乌克兰)冲突中赚钱,因为他们购买我们的设备。”这句话背后,隐藏着美方对俄乌冲突的真实态度——不仅没有“为乌克兰花钱”,而是依靠北约盟友的资金支持,把美国军工产业推向新高峰。在这番表态之前,北约驻乌克兰代表帕特里克・特纳已证实,美国通过“优先需求救济”(PURL)计划向乌克兰提供的首批军事援助已抵达前线。

路透社援引多名西方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批准的援助计划中,实际出资的多为北约盟国。美国供应装备,欧洲承担账单,美方军工企业则稳稳获利。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巨头的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股价屡创新高。所谓“援助”,更像是一场资本与利益的精准转移。

援助变订单,军工巨头的狂欢

8月初,乌克兰国防部长丹尼斯・什米哈尔宣布,美、北约将启动“PURL”机制。该机制核心在于整合北约国家自愿捐助,搭建快速武器交付渠道。表面看是帮乌克兰缓解装备短缺,实则为美军工产业打开了长期稳定的订单通道。美国对外“支持”姿态依旧鲜明,但财政风险与长期责任逐步转嫁给欧洲盟友。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显示,2022-2024年,美国对乌直接财政拨款占比逐年下降,但军工出口订单却节节攀升。欧洲多国财政压力陡增,德国、波兰、法国等国国防预算占比提升至近10年新高。对美国而言,无需大量“白送钱”,却能持续收割军火红利,这种“零风险高回报”的模式引来国际观察人士热议。

责任转移,欧洲“买单”,俄罗斯全面反制

9月19日,特朗普特使公开要求欧洲做好“无美国”情况下独立支持乌克兰的准备。欧盟内部多国政要对此表达担忧,担心战争成本越摊越重。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与克里姆林宫多次警告,任何对乌军援都将成为俄军打击目标。俄方认为,西方持续军援只会彻底堵死谈判和解的窗口,甚至把欧洲拖入更深的安全漩涡。

今年以来,俄军已多次针对乌克兰西部的军火库与补给线发动精确打击,公开声明“所有北约援助武器均属合法打击范围”。欧洲各国面临财政与安全双重压力,社会分歧不断扩大。乌克兰前线装备紧缺依旧,西方援助的复杂逻辑愈加凸显。

援助、军火、地缘

军事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俄乌冲突已成为美欧俄三方地缘利益的博弈场。援助机制的复杂化、美国军工的获利模式、欧洲盟友的责任转移压力,以及俄罗斯的强硬反制,共同交织成一张无形的利益网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表明,2024年欧洲多国国防支出已占GDP的2%以上,远高于俄乌冲突前水平。与此同时,全球军工出口数据与能源出口利润一同上涨,美国、俄罗斯都在用各自方式“获利”。而乌克兰的现实困境,并未因“援助”而根本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冲突   乌克兰   北约   美国   欧洲   军工   俄罗斯   军火   订单   盟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