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E
编辑 | Shadow
惊雷一声,越南本土老牌平台Lingo.vn于6月末突然关闭所有业务,毫无预警地宣布了倒闭。其网站和移动应用即时停止服务,用户无法再登录、浏览或下单购买任何商品。客服热线也随之切断,用户陷入了无处申诉的境地。
图源:网络
而作为其此前宣传主阵地的Facebook官方主页,原定持续至8月3日的夏季大促海报仍然高悬,但页面交易入口已彻底关闭。
据内部紧急通告,该公司已永久终止Lingo.vn品牌运营,在关闭公告发布前,它已几乎同步完成了全体员工的通知解约,190名员工中仅30人转岗至旗下另一平台Topmot.vn,其余160人瞬间失业。
平台内外的大量卖家货款被拖欠,成为仅次于员工失业的第二大冲击波。就这样,从2011年到2025年,Lingo十四年长跑,近2年却始终未能突破盈利瓶颈,最终倒在黎明前......
从本土新锐到一夜消失,Lingo.vn发生了什么?
“我们像往常一样正常上班,却被直接告知公司关闭,当天就要离开。”Lingo一位匿名员工向媒体透露。无论是对内部员工还是平台商家、消费者都没有征兆,火速倒闭,“不太体面”地留下一个“烂摊子”。
而将时钟拨回到数年前,Lingo.vn的形象并非如此惨淡......
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平台,一度拥有河内与胡志明两大仓库,曾承载着越南最大电商的梦想。2012年获得了日本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注资2400亿越南盾(约1000万美元)。
在2014年3月,越南传媒股份公司VMG以1000亿越盾的注册资本成立了Lingo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电商经营。随后,VMG又投股960亿越盾(占注册资本96%)把Lingo转变成股份有限公司,剩余的4%股权在Lingo的几个核心人物手中,此后Lingo从VMG独立出来。
它刚创立时,选择了深耕南越市场(以胡志明市为核心),精准切入区域化需求,以“本土平台”形象示人,曾被看作对抗国际巨头的一股新兴力量。在快速成长期,平台积极地拓展商品品类,并招揽了本地及部分海外卖家入驻,也算是“打下一片江山”。
但问题慢慢萌芽,它始终并没有像其对手那样积极拥抱来自中国供应链的商家,也未建立起专门服务中国卖家的成熟体系。
相反地,Shopee、Lazada等竞对平台通过跨境全托管模式吸引中国卖家,大量引入中国厂货,形成了压倒性的价格优势,而这也成了后来Lingo慢慢走向消亡的一个因素。
虽然lingo曾一度展示过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意图,如开设中文页面信息等,但对于是否系统性开放并大规模吸纳中国大陆卖家入驻越南本地业务,Lingo的策略始终不清晰且摇摆不定。
随着越来越多电商平台盯上越南这块电商沃土,不少原有平台传来了倒闭的噩耗,2年来的经营不善、投资者撤资,资金链的断裂直接促成Lingo.vn骤然落幕。
浴血奋战了14年,Lingo.vn为何扛不住了?
为何这个本土平台未能抓住越南电商的爆发期而走向消亡?其资金链又因何而断?到底是“被资本做局了”还是“事在人为”?
实际上,这是时局命运与内忧外患交融作用的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25年来的政策变化对Lingo.vn来说可谓是既不天时,也不地利,更无人和,越南新税法“过山车式”反复横跳,给本来摇摇欲坠的平台一拳重击。
去年已传来“拟取消免税额度”的风声,后因反对声暂缓,今年年初正式官宣,取消了小额免税政策(原100万越南盾以下包裹免税),导致跨境小包成本骤升。
不久后的4月,原定实施平台代扣代缴税款政策(商品销售增值税1.5%-2%,服务所得税7%-10%)因细则缺失又被临时叫停。到了7月,越南第117号法令正式生效,增值税率从8%上调至10%。
在法令实施同日,越南工贸部同步推行了折扣新规,所有商品促销折扣不能超原价50%,这对依赖高折扣引流的Lingo无异于锁死最后一扇窗。
高频的政策变动,迫使平台反复调整系统、物流及定价策略,Lingo.vn短期内难以承担系统改造成本,合规压力剧增。
不仅是政策带来的成本影响,Lingo还受到中国跨境平台的冲击。
中国电商强势涌进越南市场后,Lingo因强调“本土化”,本身在越南市场里便没有价格优势。其主力商品(如3C配件、小家电、纺织品)价格普遍高出中国跨境平台20-50%。例如,同类T恤在Lingo.vn售价25万越南盾,而Temu仅8万盾。
以Temu、Shein、AliExpress为代表的平台,依托中国规模化制造与极致供应链效率,通过“小单快反”与海量SKU覆盖,实现了对越南中低端消费市场的价格与品类双重碾压。对此,Lingo毫无还手之力。
更致命的是,Lingo还面临现金流资金链断裂的内忧。谈到越南电商,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这是一个持续烧钱的游戏,“在越南做电商,资本厚度决定生存长度。”而Lingo.vn自2019年获得2000亿越南盾(约850万美元)A轮融资后,再无后续规模化融资披露。
在电商平台普遍依赖资本输血的市场环境下,比如需持续投入物流、营销、技术,自身造血能力的匮乏(如平台抽佣率低、广告收入薄弱)使其陷入“失血——缺钱——用户流失——更缺钱”的恶性循环。
在几大巨头的挤压下,Lingo的市场份额一再缩小,投资者也失去信心,纷纷撤资,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越南电商倒闭潮中,Lingo.vn会是最后一个吗?
越南电商越来越“卷”,竞争越来越严峻,随着“大资本新鲜血液”的争相入局,Lingo.vn的倒闭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就在去年,越南电商中小平台Deca.vn、Beyeu.vn因融资能力弱,在巨头补贴战中快速出局,退出了市场,年底Zalo Shop也已停运;而Lazada、Zalora等被外资收购,通过被收购才能维系经营。
而今年,在Lingo.vn倒闭前,曾估值超10亿美元的本土电商“老牌玩家”Sendo也在倒闭潮中未能幸免。曾拥有1250万用户的Sendo,在2024年的市场份额已跌破1%。
在4月,Sendo被证实已裁员超过70%(约800名员工),关闭南部业务中心,仅保留河内总部不足百人的团队维持运营,甚至与竞争对手Tiki洽谈并购重组事宜。5月,正式宣布关闭主站,全面转型生鲜配送品牌Sendo Farm,转战生鲜配送赛道。
紧随Sendo,上面讲到的另一本土巨头Tiki也关闭了岘港物流中心并裁员30%,其CEO在采访中坦言“市场规模已不足支撑多平台共存”。
所以说,Lingo.vn的困局仅仅是越南电商倒闭潮的缩影。那越南本土平台节节败退,到底谁成为了真正的“大boss”?
很显然,是中国跨境平台在改写越南市场的格局,推动着“大洗牌”。Shopee、TikTok Shop、Temu、Lazada等平台在市场份额上占了主导,在2025年第一季度Shopee占62%市场份额,TikTok Shop紧咬35%,剩下的3%由Lazada、Tiki等瓜分。
Temu也增速惊人,在越南上线仅半年,日单量就已突破20万。越南消费者购买的数码、服装、家居品类中,有35%-40%订单直接从中国履约。
总而言之,虽然越南电商年增速仍达18%,但增量红利几乎被上述所说的中资平台所垄断。本土玩家的溃败并非市场萎缩,而是资源向头部集中、效率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
Lingo.vn等平台的相继退场,印证了越南电商本土平台的核心劣势,在资本退潮、政策波动与中国跨境平台的碾压式冲击下,缺乏全链路效率的玩家注定出局。
而对于中国跨境商家而言,这既是警示更是转折点:紧贴越南税收新规,布局本土仓、海外主体以规避政策风险;借力TikTok直播、本地KOL抢占流量,建立属地化服务团队等等才是“破局之道”。
越南电商的洗牌终局实为市场进化,唯有主动融入新规则者,才能在市场中屹立不倒。
参考资料:
[1]《又一知名电商平台关停!内部消息:永久关闭品牌及网站、并裁员160人...》.直击跨境
[2]《东南亚上演大逃杀:平台暴毙,卖家踩坑》.江玉燕
[3]《又一电商巨头黯然退场.....》.外贸加
[4]《小额免税“复活甲”上线?越南税收魔改下,卖家夹缝中反复横跳》.东南亚电商观察
[5]越南电商数据分析与市场研究机构Metric.vn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