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Live图,六个字的背景音,令王诗龄和周也陷入了舆论漩涡。
这场本可平息的娱乐圈小摩擦,最终却因为周也经纪人的行为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争议,她的发言,给无数打工人上了一课。
最近,李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九宫格照片,本意是想展示女儿王诗龄在巴黎时装周的亮眼表现,却因一张鲜花主题的Live图引爆娱乐圈。
“我不喜欢周也”。
这短短六个字,让周也粉丝瞬间炸锅,也迅速将“王诗龄不喜欢周也”的词条推上热搜。
在引发众人讨论之后,李湘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先编辑了微博,后续又删除博文重新发布了静态图,并关闭了转发评论。
最后李湘更是删除了重新发布的博文,再次发博,文案只剩下一颗爱心。
从争议出现到李湘编辑微博,中间足足隔了12小时。而引起争议的live图,恰好靠中心的位置。
因此李湘“删录音+关评论”的操作引起了周也粉丝的不满。
更有网友犀利吐槽:“本以为是技术失误,结果处理得像欲盖弥彰”。
还有人直指团队失职:“发图前连音频都不检查,公众人物的基本素养呢?”
不过更多的网友持旁观者心态,认为娱乐圈小花和星二代的矛盾半斤八两,不必计较谁对错。
说实话,live图中只有一句话,并没有视频画面或官方鉴定实锤发言者是王诗龄,仅凭声线对比下结论难免主观。
另外,即便确是其所言,这也是母女私下闲聊的个人喜好表达,既非当众诋毁,也无恶意抹黑,只是被实况功能意外曝光;更关键的是,16岁仍属未成年人,公众将私人喜恶无限放大为"没素质"的证据,显然超出了合理批判范畴。
真正的责任方其实更该指向李湘。
作为深耕娱乐圈多年的公众人物,她最应该明白社交平台发声的风险,却没有检查实况功能就发布内容,发现问题后删博重发、关闭评论,却没有主动澄清 。
这种"掩盖式处理"非但没能平息争议,反而坐实了"心虚"的猜测,让16岁的女儿沦为舆论中心。
在娱乐圈生活,根本不可能做到被人人喜欢。
周也在2024电影奇遇夜活动中的“冷脸事件”就曾引起不小争议。在活动后台,六公主的工作人员记录与明星互动的画面时,捕捉到周也面无表情,还有意回避镜头。
周也粉丝为其辩解,称她天生表情淡漠,但她与张慧雯同框、与李冰冰合影时,却主动搂着李冰冰,表情温暖热络,和活动后台冷淡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还有粉丝爆料称,自己给周也递信递了两次,周也却连看都没看一眼,完全没有回应。
大众只能看到明星想让大家看到的一切,而明星私底下是何种性格和脾气,大家一概不知。
或许王诗龄见到了周也的另一面,也或许王诗龄只是不喜欢周也饰演过的某个角色,这些,我们就无法得知了。
但是喜欢与不喜欢都是很主观的东西,没有对错可言。
原本双方都可以冷处理这件事,然而周也方却给出了回应。
周也经纪人刘姝姗发文称:“你是全天下最好、最可爱的女孩子”,明显在力挺周也。
不过刘姝姗后续又将这条动态删除,让人不明所以。
刘姝姗此次的回应无疑是"倒油式公关"。
职场中,这种"火上浇油"的应对方式并不少见:明明是可化解的小矛盾,却因急于表态激化冲突;本该中立降温的角色,反而成为引战导火索。正如网友评论:“本来大家还在说粉丝激进,经纪人一发声,倒显得周也团队小气了”。
这场公关灾难印证了职场铁律:回应争议的核心不是"站队",而是"止损"。当矛盾焦点模糊时,沉默有时比发声更有力;若必须回应,也应秉持客观理性,避免将个人情绪代入工作判断。刘姝姗的操作恰恰违背了这一点,既没保护艺人,反而让其陷入"得理不饶人"的负面印象中。
随着热度消退,这场风波留下的不仅是娱乐圈的谈资,更是值得所有职场人借鉴的生存智慧。
第一,学会区分"私人边界"与"公共空间"。 李湘的失误本质是混淆了私人交流与公开表达的界限,正如职场中随意在朋友圈吐槽同事、在公开会议发泄私人情绪,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守住"公私分明"的底线,是避免祸从口出的基础。
第二,接受"不被喜欢"是常态,拒绝情绪绑架。 周也的经历恰恰证明了,每个人都会遭遇负面评价,职场中不必为了迎合他人改变本性,更不需要因为他人的喜恶而自我怀疑。
第三,危机应对的核心是"降温"而非"升级"。 周也经纪人的操作堪称反面教材,职场中遇到争议时,首要任务是分析矛盾本质:若为无关原则的小摩擦,冷处理是最佳选择;若需回应,应聚焦问题本身,避免扩大对立。记住,任何时候,激化矛盾的回应都是低情商的表现。
恐怕双方都没有想到,这场闹剧会越闹越大,最终成为了网友们的谈资。
图源网络|侵删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