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支招:寒潮来袭 这样守护孩子

立冬过后,银川地区气温明显下降,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班级群里,请假的消息渐渐多了起来。记者从银川市中医医院了解到,儿科门诊的“热度”确实随着天气的转凉而悄然上升。

“根据监测数据,当前流行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H3N2,高峰期预计会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出现。”银川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闫亚飞告诉记者,冬季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蠢蠢欲动”的高发季节,中医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体质和症状来施治,家长不妨一试。

流感来了 可能不只是“重感冒”

很多家长觉得流感就是重感冒,闫亚飞提醒,这种想法可能会耽误事儿。“流感的典型症状往往是‘组团来袭’:高烧(39℃~40℃很常见)、头痛、浑身肌肉关节酸痛,同时带着咽痛、干咳、鼻塞流涕一起来报到。”他解释道,孩子还可能显得特别“蔫儿”,出现怕冷、打寒战、没力气、不想吃饭等症状。

而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表现还可能不一样。“乙型流感的孩子,有时候会以恶心、呕吐、腹泻这些消化道症状为先导;最需要警惕的是新生儿,他们可能既不咳也不烧,仅仅表现出嗜睡、拒绝吃奶,甚至呼吸暂停,这就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察觉不对劲立即就医。”

一人一方 还有不吃药的“妙招”

为什么孩子总是流感“中招”的重点人群?闫亚飞用中医理论作了解读:“小朋友‘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是‘肺常不足’,相当于身体的防御系统还没有完全建成,自己又不会随时增减衣物,所以一旦遇到病毒,很容易就被攻破了。”

面对流感的侵袭,中医自有“组合拳”。据闫亚飞介绍,第一招就是个性化的中药汤剂。“我们就像裁缝量体裁衣一样,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症状、舌苔、脉象来辨证论治,开出最适合他的方子。”

为了让患者更容易接受,银川市中医医院还针对流感的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研发了相应的院内制剂,可以快速让孩子喝上中药,经过加工的院内制剂口感相对较好,每次服药量也相对较少,让患者喝中药更方便。

如果孩子对吃药抗拒怎么办?别急,中医还有不少“外治法宝”。“比如小儿推拿、中药穴位贴敷、放血疗法、中药药浴、蜜芽罐等等。”闫亚飞说,这些方法就像是给身体“做理疗”,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很有帮助,是吃药之外的“神助攻”。

就在采访前,闫亚飞刚刚用中医“组合疗法”治疗了一个小病号。孩子反复高烧两天,吃退烧药就像按下暂停键,没多久又烧到39℃以上,精神很差。家长想输液,但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退烧输液药。在确诊流感后,闫亚飞当机立断,在孩子的大椎穴做了放血拔罐治疗。“大概40分钟,体温就从39℃降到了38℃左右。”之后,再配合穴位贴敷、口服中药和补液盐、布洛芬等,大约6小时后回访,家长高兴地说孩子已经退烧,精神头也回来了。“这就是中西医协同作战的优势,能更快地帮孩子稳住局面。”闫亚飞说。

预防为上 为孩子筑起“三道防线”

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如何防?闫亚飞给出了中医式的答案:“核心思想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要让孩子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大,让病毒无可乘之机。”这被形象地称为“扶正固表”。银川市中医医院自主研发的“益气固体膏”、随身佩戴的中药香囊,甚至特制的防感口罩,都是帮助孩子提升正气的“小卫士”。

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平时要保护好肚脐、背部和足部等关键部位,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阳气。在流感流行期间,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和不通风的场所,外出时佩戴好口罩,每天开窗通风2次。当然,如果孩子出现高热(超过39℃)、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沈亚婷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养生   寒潮   中医   孩子   专家   流感   银川市   中药   症状   家长   中医医院   组合   重感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