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抗战期间的日方相关档案,展现了日本当局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真实看法。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抗日思想就引起了日本殖民侵略机构的重视。1929年8月,“满铁”在调查报告书《中国无产阶级运动史》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运动最鲜明的特征是反帝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外务省情报部官员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情况进行全面搜集,编制成仅供内部使用的中国共产党史料《秘 中国共产党1932年史》,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势力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鄂豫皖区、鄂中区和鄂西南区的联合包围下,武汉宛如万顷红涛中的一叶孤舟”。
1936年9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在对中国共产党的调查报告《秘 支那赤色势力的现阶段》中指出:“中国红色力量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为核心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在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政治地位,是中国最具潜力的政治势力。”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本一方面大举侵华,另一方面加强对敌后抗战的调查,留下了不少原始记录。1938年9月,日本维新寮调查手稿《满支共产“匪军”活动》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和东北抗日势力强大,与广大群众紧密团结,中国共产党抗日思想深入民心,具有不惜牺牲生命进行抗日的革命家意气。”手稿还有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满”游击区、“东满”游击区、哈东游击区、汤原游击区、海伦游击区等地抗日游击队,以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情况调查,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形成了南北呼应之势,应是日本重点讨伐的目标。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12月22日,冈部直三郎向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汇报了侵华日军控制华北地区的指导方针,指出“当地日军要全面控制所占领的城市及铁路沿线全域”,“在华北地区要彻底‘讨伐’的是中共抗日游击队,要运用各种方法在华北地区进行‘防共思想’的宣传,目的是离间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的民众、‘土匪’和抗日游击队之间的关系,割断抗日游击队与当地民众抗日团体的联系,达到彻底‘消灭’的目的”。按照此方针指令,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了《军事占领区治安维持实施要领》,再次强调“武力讨伐的重点是共产党,特别是早日彻底粉碎共产党主义覆盖所构成的地区”。
1938年初,侵华日军相继占领了华北地区的主要城市,控制了铁路及其沿线的地区。大部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撤离,仅在山西省南部保留了一部分兵力,致使华北地区处于权力的“真空”地带。八路军分派第115师、第129师、第120师强力挺进五台山区、太行山区和晋西北地区,开辟了晋察冀、冀南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还从山西分兵东进至冀鲁豫平原、齐鲁平原和冀中平原,北进至绥远的大青山地区及河北的东北部。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部于1975年编《战史丛书90卷支那事变陆军作战〈3〉》记载,日军在1938年评价中国共产党军队绝不是单纯的战斗军队,而是一个强大的政治组织者,是为了实现共产党政治目标的武装力量,是扎根于民众的政治力量。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有效地填充了国民党军队撤退后华北地区的“真空”地带。日本方面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潜在的巨大威胁,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日本的真正敌人,并根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调查分析,相应地调整了在华北地区的侵华战略。
日方档案显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游击队活跃在敌后,破坏日军的补给线,并对日军的占领区形成了巨大威胁。
1936年2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向日本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秘 支那赤色势力的现阶段》提出:“从中国共产党游击部队发展的势力来看,‘赤化’的危险很大,对东洋的‘安定’具有责任的日本来说,应该与南京国民政府共同防卫赤化,遏制苏联势力向远东地区渗透。”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日本政界对中国政局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日本中国事务评论家藤枝丈夫在《新生支那与日本》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动成为中国抗日运动的主潮流,而且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阶层抗日运动的地下实体指导者,从江西省红色政权的建立至跻居于西北边境地区,再到华北和华中地区抗日势力的扩大,已经成为领导中国抗日运动的核心力量。”“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势头猛烈,给日本当局带来巨大压力。《新生支那与日本》还记录了首相近卫文麿的观点:“现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形势的发展,是东亚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危急的时期。”
1940年1月,日本首相阿部信行在为《最近支那共产党史》作序时指出:“偏隅于重庆的国民政府不足为惧,而盘踞在西北边境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却绵延到中国四百余州县,中国共产党是搅乱东亚新秩序的元凶。”把中国共产党看成是“大东亚新秩序建设的真正敌人”。
1944年1月5日,日本天皇之弟三笠宫亲王化名为若杉参谋前往中国战场考察。他在《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一文中表示,日本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生活作风节俭,对民众纪律严明,日本军队无法与之比拟。三笠宫明确指出:“日本军队根本无法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对阵。”
日方档案资料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角色,有力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摘自 | 《领导文萃》2025年8月下
稿件来源 | 《光明日报》
本文作者 | 武向平
责任编辑 | 芜影
微信编辑 | 少时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