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追梦人
编辑 |追梦人
2025年10月的洛杉矶港,一艘满载着中国家电和汽车零件的中型货柜船刚抛锚,船长手里就递过来一张68万美元的“收费单”。
这还只是停靠一次的“额外买路钱”,要知道这艘船一个月往返中美港口2次,一年光这笔钱就得掏1632万美元,相当于船上近千个货柜的利润全被吞掉。
更让船东头皮发麻的是,美国放话未来3年这笔费用还要往上涨,要么交天价港费,要么3年内改订美国造的船才能豁免。
好在中国的反制已经在路上,那么,这招能戳中美国的要害吗?
事实上,船东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美国这算盘打得再响,现实也根本不按他们的剧本走,要是真弃用中国船,转头找日韩船厂订船,首先要面对至少贵12%的造价!
一艘18000标准箱的货柜船,韩国造比中国造要多花2000多万美元,日本造更贵,还要额外等3到4个月才能交货。
去年有家欧洲航运公司试过从日本订船,结果原定6个月交付,硬生生拖到10个月,错过旺季不说,光违约金就赔了几百万美元。
更别说日本2024年的造船产能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就算全球船东都扑向日韩,他们也接不住这么多订单。
最后只能是船东自己扛着运费上涨的压力,再把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毕竟美国超市里70%的小家电、50%的家具都是中国造,一旦运费涨了,货架上的价格能不跟着涨吗?
谁都没想到,美国这看似针对中国造船业的狠招,最先戳到的竟是自己的软肋。
美国港口管理局协会急得直接给美国贸易代表署发函,直言美国本土的汽车运输船少得可怜,国内船厂连满足美国车企的需求都费劲,更别提承接全球船东的订单了。
福特汽车去年就因为美国本土没有足够的汽车运输船,不得不从中国租船运新车,现在要是中国船真少去美国港口,福特的新车库存就得积压,光仓储费一天就得多花几十万。
卡特彼勒更头疼,他们的挖掘机零件大多靠中国船运输,要是运输成本涨15%,挖掘机售价就得提价,到时候客户可能转头买日本小松的设备,损失的还是美国企业自己的市场。
更打脸的是美国造船业的真实水平,巅峰时期美国有414家造船企业,现在只剩21家,而且大多聚焦军工,民用造船几乎断层。
去年美国全年造的商用船还不到10艘,而中国造船厂单是2024年就造出了1000多艘,产能是美国的200倍都不止。
更别说成本和效率了,美国造一艘民用货柜船的成本是中国的4倍,建造速度却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
中国船厂6个月能造出一艘中型货柜船,美国船厂没个18个月根本拿不下来。
之前美国海军想升级7艘巡洋舰,花了37亿美元,结果只完成3艘,还没达到预期使用寿命,连自家军方的订单都搞不定,怎么可能接住全球船东的订单?
其实美国早有《琼斯法案》护着本土造船业,强制要求美国国内海运必须用美国造、美国旗、美国籍的船舶,可这保护非但没让美国造船业崛起,反而让他们养成了“躺平”的习惯。
美国船厂不用跟国际同行竞争,技术更新慢,工人技能也跟不上,现在全球主流的绿色船舶,比如LNG动力船、氨燃料船,美国船厂连图纸都画不明白。
而中国造船企业2024年接的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26.3%,前5大绿色船型订单里中国船厂占了4个。
光中国船舶集团一家,去年就交付了32艘绿色货柜船,比美国近10年交付的民用船总数还多。
面对美国的刁难,中国的反制没玩虚的,直接从港口规则上重构优势。
上海、深圳这些沿海枢纽港口,对非中国造的船舶直接把锚泊费翻倍,船上的广告投放费也涨50%。
要是用了美日韩印的船队,靠港优先级直接降到C类,得等中国造的船舶(A类)和友好国家的船舶(B类)都停稳了才能靠港,光等靠港的时间就能多花2到3小时,装卸效率还得降15%。
反观中国造的船舶,不光港口费减20%,还能接入北斗导航信号,靠港的时候能精准调度,比其他国家的船少等2小时,装卸速度快15%,一艘船一个航次就能多跑一趟,船东自然更愿意用中国船。
更让人赞不绝口地是,中国联合“一带一路”30多个国家的港口搞起了替代航线。
从广州港出发,经越南胡志明港中转,再到阿联酋迪拜港分拨,最后运到欧洲和非洲,这条航线虽然比直航美国多2天,但能省下每吨18美元的天价港费,还能顺便开拓欧洲和非洲的新市场。
今年上半年,这条航线的货运量已经增长了45%,马士基、中远海运这些巨头都纷纷增加这条航线的运力。
原本跑美西航线的中国船,有15%都转到了这条航线上,美国港口的空置率都悄悄涨到了12%,之前忙得不可开交的洛杉矶港,现在有时候一天要空出2到3个泊位。
美国还想在液化天然气运输市场搞限制,计划逐步增加美国旗船的比例,可他们忘了全球70%的LNG运输船是韩国造的,25%是中国造的。
美国自己近20年没造过一艘LNG运输船,连核心的殷瓦钢焊接技术都得靠韩国工程师来教。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去年出口了1.2亿吨,80%都得靠LNG运输船运出去,要是真限制外国船,美国的LNG就只能堆在港口。
欧洲和亚洲的买家可能就得找卡塔尔、澳大利亚买,美国能源出口的份额就得被抢走,最后亏的还是美国的能源企业。
现在连美国的农民都开始慌了,美国每年60%的大豆、40%的玉米要卖到中国,这些农产品大多靠中国船或者租用中国船队的货轮运输。
要是中国也对美国农产品运输船搞“优先查验”,延长通关时间,大豆在港口多放一天,品质就可能下降,到时候中国买家可能就会减少订单,改从巴西、阿根廷进口。
今年9月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已经同比下降18%,美国大豆协会天天给白宫打电话,要求豁免运输大豆的中国船的费用,可美国贸易代表署到现在都没给个准信。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算了笔账,要是中美海运成本真涨15%,美国的通胀率就得上升0.8个百分点,明年圣诞季的消费品价格可能得涨7%。
到时候美国老百姓买个电饭煲可能都得多花20美元,这哪是打击中国,分明是给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添堵”。
中国造船业的底气就摆在那儿,2024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分别是55.7%、74.1%、63.1%,连续16年全球第一。
18种主要船型里有14种的新接订单量都是全球第一,这种实力不是靠美国收几笔港费就能撼动的。
美国这招歧视性收费本质上是产业竞争力不足后的“急病乱投医”,全球供应链不是美国想断就能断的。
中国作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航运和造船领域的地位早就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美国想靠行政手段逼退中国船舶,最后只会让自己的企业和民众买单。
等到10月14日政策正式生效,要是美国真敢收那68万美元的天价港费,中国的反制措施随时能落地,到时候疼的可就不止是船东,还有美国的车企、农民和每一个逛超市的普通人。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5-09-30,《特朗普政府港口费政策将生效,“美国航运业界仍一头雾水,中方已先发制人”》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