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中国咖啡第一城既不是小资遍地的上海,也不是咖啡豆满仓的云南,而是大山里的贵阳!
这座常住人口刚过 600 万的西南小城,藏着 3000 多家咖啡馆。算下来,每 2000 个贵阳人就拥有一家咖啡馆,密度直接碾压全国。
别拿上海的 8000 家和成都的 7000 家来比,人家 2000 多万的人口基数摆在那儿,论人均咖啡馆数量,在贵阳面前真就是小巫见大巫。更气人的是,这儿的咖啡不仅多,品质还高到离谱。
贵阳的 “卷” 可不止在赛场,整条咖啡产业链都卷出了新高度。
卷烘焙?恒冠咖啡烘焙工厂的咖啡豆供应全国百余家咖啡馆,其中30%更是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家工厂具备标准化生产线,从生豆筛选、烘焙曲线掌控再到成品包装,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以保障咖啡豆风味的稳定。
卷培训?无界咖啡直接把烘焙工坊和培训学院打包,成了行业人才孵化基地。其课程涵盖浓缩咖啡制作、牛奶发泡技巧、拉花艺术等,学员需通过严格的实操考核才能毕业,每年为全国输送数百名专业咖啡师。
产业链这么能打,创业门槛自然低了不少,难怪贵阳的咖啡馆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咖啡馆多不算啥,能火到全国才是真本事。贵阳的秘诀就俩字:松弛。
不是一线城市 CBD 里那种装出来的松弛,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慢节奏。老街小巷里藏着一家家咖啡馆,去打卡就像一场 city walk,走着走着就遇到惊喜。
比如,从虎门巷咖啡的竹筒拿铁开始,穿过百年老宅改造的几何书店咖啡,最后在野鸽子咖啡看落日,这条电台街 “慢生活路线” 串联起贵阳的人文与浪漫。
太平路有“潮人专线”。白天,可于黑石咖啡拍摄工业风大片;傍晚,能在液体工坊聆听独立音乐人即兴演出;深夜,还可转场品尝咖啡精酿特调,年轻人于此寻得自己的社交密码。
这种烟火气配上咖啡香,拍成照片视频发到网上,直接戳中了那些深夜加班的都市人。想想看,一边是快节奏的 996,一边是慢生活的咖啡时光,这种反差谁能不爱?
再加上贵州本身的异域风情,咖啡香混着苗家酸汤味,想不火都难。游客拖着行李箱来巷子 “寻宝”,小红书上的 “贵阳咖啡 Citywalk 攻略” 收藏量破万,年轻人一波接一波来打卡,贵阳的咖啡香就这么飘到了全国各地。
眼看咖啡火了,贵阳政府赶紧接住这波流量。6 月刚开了 “为了一杯咖啡来贵阳” 政企座谈会,市长亲自挂帅出政策、搞扶持。
现在去贵阳,咖啡馆可能开在文物建筑里,也可能和非遗手作搭在一起,喝杯咖啡还能体验当地文化。比如,中啡咖啡馆(青岩寻坊店)就坐落在青岩古镇的北城门城墙北侧,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咖啡香气相得益彰,成了游客必打卡的文旅目的地。
政府还提出六大举措,其中之一为树品牌,着力打造“爽爽贵阳・咖啡飘香”这一城市IP。建机制,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解决行业痛点;优布局,发展 “咖啡 + 赛事”“咖啡 + 康养旅居” 等融合业态;延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强帮扶,通过 “五帮” 专项行动支持市场主体;
回头看看,贵阳能成咖啡之都,路数其实很清楚:先有市场自己卷出实力,再靠社交媒体火出圈,最后政府来添柴加火。但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咖啡人骨子里的热爱。
从 2015 年不到 50 家独立咖啡馆,到现在 3000 多家,贵阳用 “咖啡卷而生活不卷” 的独特配方,在咖啡江湖里杀出了一条路。
这个夏天,不如去贵阳走一走,在老街里找家冠军咖啡馆,喝杯咖啡,感受一下那种让人羡慕的松弛感。毕竟,能把咖啡喝成网红名片的城市,真的不多见。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