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的山城重庆,火锅产业迎来“沸腾时刻”。10月17日至19日,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来自武陵山腹地的“彭水晶丝苕粉”,携13家本土企业、50余种特色农特产品亮相,以非遗工艺与全产业链实力惊艳全场,成了本届博览会的“明星展商”。
在彭水晶丝苕粉展区,核心区域陈列着20余种红薯深加工产品。专为火锅研发的免泡发湿粉、“回锅不黏不碎”的非遗手工漏粉、久煮不糊的经典干粉,还有酸辣粉即食装、薯干薯片等零食,尽显“全产品研发”成果。
一旁的彭水农特专区也很热闹。大脚菌、羊肚菌散发自然香气,小米花生、紫苏深加工产品各有风味,与晶丝苕粉互补,呈现出彭水“八个一”健康食品矩阵的丰富内涵。
火锅湿粉品鉴区人气最旺。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苕粉“久煮不烂、入口爽滑”的特性,煮熟的宽粉晶莹透亮,裹着鲜红汤底,引得观众纷纷驻足。“彭水把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了不起!”现场嘉宾赞不绝口,采购商们围在展台前洽谈,意向订单不断。
互动体验区同样热闹。“非遗工艺微课堂”用图文展板讲解“三洗三滤”“三沉三淀”古法技艺,工作人员还现场制作嘟卷子、酸辣粉、三香供大家试吃。
刚吃完嘟卷子的市民张女士,手里还攥着参展商的宣传册。“这嘟卷子爽滑筋道,咬一口满是鲜香麻辣,跟我小时候在彭水外婆家吃的味道一模一样!”她笑着说,刚才还试了煮在火锅里的火锅湿粉,吸满汤汁特别够味,已经加了参展商微信,今后会经常在网店购买。
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播们也纷纷走进彭水晶丝苕粉展区,一边试吃一边向粉丝推荐特色美食,“苗乡味道”借着互联网传到了更多地方。
这份热闹背后,是彭水晶丝苕粉两百年的工艺传承和全产业链的硬实力。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晶丝苕粉制作技艺”保留了红薯的原汁原味。
彭水的自然条件也得天独厚,温和气候与乌江沿岸沃土种出的红薯,淀粉含量高,还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是做苕粉的“黄金原料”。
如今,彭水已搭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30万亩红薯基地里,“彭苏6号”等10个品种规模化种植,6万亩高淀粉薯专供深加工;42条现代化生产线不停运转,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卖到了美国、迪拜、东南亚;2024年,红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亿元,带动10万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
依托与重庆火锅产业协会的长期战略合作,彭水此次参展更聚焦精准对接与品牌展示,通过现场品鉴、工艺展演等方式,让更多火锅企业认可晶丝苕粉的品质,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此次亮相火锅博览会,彭水晶丝苕粉不仅带来了非遗美味,更带着“中国苕粉之都”的建设愿景。接下来,彭水会和全国火锅企业深化合作,联合研发新品、共建种植基地,推进“火锅 + 非遗”“火锅 + 研学”融合,让晶丝苕粉从食材升级为文化体验。
从乌江畔的传统工艺到火锅之都的产业盛宴,彭水晶丝苕粉的故事还在继续。接下来,彭水会坚守非遗工艺与生态理念,依托重庆火锅产业优势,让这张“地理标志名片”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真正实现“一颗红薯富一方百姓”,在乡村振兴路上写就更多精彩。
( 钟 建 )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