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最新更新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蕉岭现为广东省梅州市辖的一个县,它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西与平远县相连,东南与梅县区接壤,北与武平县、上杭县毗邻。
蕉岭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百越之地”,秦始皇时属南海郡龙川县,汉高后吕雉五年属揭阳县。
明崇祯六年,这里设镇平县,民国三年,因与河南省镇平县重名,改称蕉岭县,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与平远县合并为蕉平县、与梅县合并等变迁,1988年1月,蕉岭县隶属梅州市。
蕉岭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是客家地区,客家文化典型,有蕉岭三及第、客家盐焗鸡等美食,船灯、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蕉岭获评“世界长寿之乡”。
蕉岭名人辈出,蓝奎,蕉岭县进士第一人,蓝坊中村人。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中进士,在京城开封任文林郎、郡博士,晚年回故乡讲学,人称“蓝夫子”
丘成桐,国际著名数学家,祖籍蕉岭,在数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获国际数学联盟“菲尔兹奖”等多项大奖。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吴清平。
吴清平,1962年11月15日出生于广东蕉岭县新铺镇徐溪山区东陂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80年,从蕉岭中学毕业,考上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
1984年,吴清平大学毕业并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学士学位后,又在该校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7年,吴清平毕业并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硕士学位后,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工作。
1992年10月起,吴清平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先后担任副主任、副研究员、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吴清平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6月起,开始担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2015年12月7日,吴清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食品安全科学技术)。
吴清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吴清平院士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在构建大数据库方面,吴清平院士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按照六大行政区进行全国范围采样,构建了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含风险识别、菌种资源、分布、全基因组、条码指纹、溯源追踪等6个数据库,是我国最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
2.在建立菌种资源库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建成了菌种保有量达12万株、单库体量国际最大的食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菌种资源库,打破了发达国家对于核心菌种的垄断,为我国食品微生物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3.在挖掘检测靶标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通过对2万多株实验性致病微生物测序,挖掘出接近200个新的检测靶标,摆脱了对国外检测靶标的依赖,灵敏度提高5-10倍,检测时间缩短70%以上,实现了对实验性致病菌检测全覆盖。
4.在研发检测技术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基于大数据库,成功研发出食源性致病菌和病毒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检测芯片,推动相关产业实现检测全覆盖,为食品微生物检测提供了高效手段。
5.在创建防控体系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与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针对不同食品行业加工技术,创建了不同行业的高毒力持留基因型(HVPG)精准防控关键技术和体系,使我国主要食品产业链的微生物污染率下降90%以上,显著提升了我国食品产业微生物安全保障水平。
6.在实现精准溯源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系统探明了HVPG的主要型别,阐明了主要HVPG持留和危害形成机制,建立的微生物溯源系统向企业等专业用户开放,可帮助用户快速了解病菌基本信息及防控知识,实现了产业链中的精准溯源。
7.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在广东,近3年10家应用该成果的单位新增销售额109.09亿元,新增利润15.70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吴清平院士在食用菌领域成果丰硕,主要聚焦于菌种资源开发、工厂化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
首先,在建立菌种资源库方面,吴清平院士率领研究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食药用菌菌种资源库。
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两株高产优质的食药用菌品种,即特定的灵芝品种和猴头菇品种,明确了其生理功能及多糖作用机制,为后续栽培与精深加工奠定基础。
其次,在野生资源调查与基因库建设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食用菌精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该项目在全国开展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和菌种分离,建成了全国野生食用菌分布数据库、标本库、活体组织库、菌种资源库以及基因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厂化栽培技术创新方面,吴清平院士团队首次发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由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污染问题,并研发出高通量快速检测和高效控制技术,保障了产品食品安全。
同时,他们成功研发出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建立了数据多元统计分析平台,还研制出远程监控和跟踪追溯系统及远程专家会诊系统。
最后,在节能技术与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吴清平院士筛选出节能菌种并研制出节能设备(系统),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节能减排。
他们建成日产0.5吨和1.5吨的食用菌精准化栽培试验示范基地两个。相关成果已在十多家食用菌企业应用,累计生产约15000万瓶(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收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