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盒马是生活,逛山姆是进货!

周末的午后,在盒马慢悠悠地试吃新上市的草莓蛋糕,顺便带一束9.9元的鲜花回家;

而在山姆,推着堪比行李箱的购物车,往车里扔进一箱箱矿泉水、一大包纸巾、五连包的薯片——这大概是当下都市年轻人的两种消费常态。

“进盒马像逛街,进山姆像上班。”这届年轻人给两家会员制超市下了精准的定义。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他的经历:“在盒马花了87元,买了份海鲜、一杯现榨果汁,悠闲地逛了半小时;在山姆消费893元,扛回的东西后备箱都塞不下,感觉像完成了一项艰巨的采购任务。”

---

01 场景差异:精致体验与批量采购的对决

走进盒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链在空中穿梭,海鲜池里波士顿龙虾挥动着大钳子,面包区飘来刚出炉的香气。这里更像是一个生活场所,随处可见的是下班后独自逛吃的年轻人,或是带着孩子体验的家庭。

而在山姆,层高9米的货架、宽度3米的通道,以及需要踮脚才能够到顶层的巨大货品堆头,无不透露着“大宗采购”的气质。

山姆的商品分量常常让人倒吸一口凉气:1.1kg的薯片五连包、24瓶一箱的矿泉水、48包装的抽纸。有消费者调侃:“在山姆买东西,总觉得自己在为公司采购年会礼品。”

这种差异直接反映在客单价上。数据显示,山姆会员店的平均客单价是盒马的近3倍。逛山姆的消费者推着满载的购物车排队结账时,脸上常带着“完成任务”的疲惫;而在盒马,手提小篮子随意挑选几样生鲜或熟食的顾客,则显得轻松许多。

02 客群分化:独乐与众乐的不同选择

盒马与山姆的不同定位,自然吸引了不同的消费群体。

盒马以其便捷性和场景多元化,成为都市独居青年和小家庭的日常选择。这里的商品分量适中,正好满足一人食或两口之家一两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盒马提供了大量即时制作的餐饮产品,从现煮小龙虾到日式寿司,消费者完全可以解决一顿饭的需求。

反观山姆,则明显瞄准了有孩家庭和共享需求。那些批量销售的商品,在四口之家中可能一个月就能消耗完。或者成为朋友间分摊采购的对象——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山姆拼单”的帖子。

“买一盒山姆的麻薯面包,12个装,我一个人要吃一周才能吃完。但确实好吃,所以每次都买,然后分给同事。”一位消费者道出了许多单身山姆会员的无奈。

03 商品策略:创意日用品与标志性大包装

盒马的商品迭代速度极快,每周都有新SKU上线。从桃花酿到联名款青团,从麻辣小龙虾到中秋现烤月饼,盒马擅长制造网红商品,给消费者带来持续的新鲜感。

而山姆则依靠Member’s Mark自有品牌和标志性大包装打造差异化。那款红黄配色的坚果罐、比脸还大的薯片袋,已经成为山姆的标志性景观。

两种策略各有利弊。盒马的快速迭代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感的追求,但也增加了选择困难;山姆的大包装确实带来了极致性价比,但对小家庭不够友好。

社交媒体上,关于“山姆哪些商品值得买”的攻略长盛不衰,点赞收藏数常常过万。而盒马的网红商品则凭借其高颜值和独特性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

04 社交货币:精致生活与性价比的展示

无论是盒马还是山姆,都已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只是展示的侧重点不同。

在盒马,消费者更愿意分享那些颜值高、有故事的商品——比如装在精美瓶子里的果酒,或者造型别致的甜点。配文往往是“盒马又出新品了,这个颜值我爱了!”

而在山姆,分享的主题则围绕着“巨大”和“性价比”。对比日常商品与山姆大包装商品的尺寸差异,计算每单位价格有多便宜,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内容。“山姆必买清单”、“山姆避坑指南”等攻略性内容备受追捧。

两种不同的社交展示,本质上都是消费者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表达——选择盒马,展示的是对生活品质和新鲜感的追求;选择山姆,则体现了精打细算的智慧和为家庭筹划的责任心。

---

从停车场也能窥见两者的区别:盒马门店前的停车场,消费者拎着小袋商品轻松走向地铁或公交车;而山姆的停车场,常见的是打开后备箱,艰难地将大箱商品塞进车内的场景。

“逛盒马是享受生活,逛山姆是完成采购任务。”一位网友的总结获得了高赞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山姆   商品   消费者   社交   采购   新鲜感   年轻人   停车场   小家庭   性价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