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粮液未来有望超越贵州茅台?因为它的终极杀招就是茅台

本文首发于“价值事务所”公号,关注后和我一起挖掘更多宝藏公司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972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在前两篇五粮液的文章中,所长讲了五粮液手中其实有一把好牌,之所以被茅台超越,主要是战略失误,但其拥有一把好牌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之前茅台能后来居上超越五粮液,如果五粮液能将手里的好牌打好,未来反超茅台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话说回来,其实有茅台这样强劲的对手,才是五粮液或者说整个白酒行业的福气,为什么这么讲?想想看,假设白酒行业没有茅台,那么五粮液可能至今还沉醉在他的“普罗大众”路线里,想的是如何把价格带铺得更多更广,如何搞更多的子品牌,如何让自家产品可以像伊利一样覆盖到全国每一个角落走进千家万户。

当然,不止五粮液这么干,汾酒之类的也在这么干。

然后茅台出来了,专门和大家反着干,之后的事实证明了茅台是对的,于是大家开始醒悟,哦,不能这么做,走大众路线是没前途的,要走稀缺路线才行,紧接着就是各改各的革、各创各的新,打破旧的自己,走上更高的台阶。

你看,没有茅台这样的对手,行业如何能够成长呢?也许可以,但靠自己醒悟终究很困难,毕竟有句诗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一句话“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站在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茅台才不是什么竞争对手,而应当是五粮液最好的朋友。

五粮液最好的朋友

早在2008年的时候,茅台的出厂价就追上了五粮液,到2012年的时候,五粮液可以说彻底输了,更要命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几年五粮液本就因自己的战略失误出了严重问题,2012年又恰好遇上反三公消费及塑化剂事件,更是让其不堪重负。

在白酒行业那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乃至整个白酒行业可能很多年都无法爬出这个坑来,不夸张地说,也许到2017、2018都爬不出来。

为什么要强调贵州茅台的作用?

因为在行业危机的时候,正是茅台撑起了一片天,哪怕如此困难,茅台也始终保持了819元/瓶的出厂价,为五粮液乃至整个行业赢得了缓和的机会,假如不是茅台的819在那里杵着,估计五粮液那些年的最低价609都守不住。

这么些年,茅台一直在不遗余力打造并维护自己的高端形象,一直在想方设法做减法,从而带着行业不断向前,整个行业的均价天花板不断在茅台的带领下向上突破。如果不是茅台一直在拉,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后续的提价也不会那么顺利。

如果大家也对所长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投研资料库,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宏观政策及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对咱们有用的,所长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

虽然茅台和五粮液们的价差越来越大,但如果不和茅台比,五粮液自己和自己比,自2015年从坑里爬出来后,甭管大环境如何,净利润也是一直在增长的,哪怕2013-2015那三年走了下坡路,其20年复合增速也在21.67%,吊打大A一众其他企业,普五的批价也算是稳在了千元价格带,坐实了茅台以下老二的位置。

这种对手即朋友、相互竞争促进成长的情况并不止于白酒行业,在清洁领域、畜牧养殖等很多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类大敌在前催出了更强的自己的故事。

在卷中逼出清醒,在竞争中逼出效率

在《价值事务所》此前的文章中所长讲到,本来科沃斯作为智能清洁领域早期的开拓者,曾凭借先发优势长期占据市场头部位置,一度享受着躺着赚钱的舒适生活。由于地位太稳固、做啥啥成功,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双龙头地位让公司明显有点飘,不想着在主业上更上一层楼,反倒是想着去做割草机、擦窗机器人、料理机、理发棒这类同主业八杆子打不着边的东西(是不是有点像当年的五粮液),结果没多久就被石头科技这个后来者冲得七零八落。

正如科沃斯在近期投资者交流中的反思那样,“公司2023年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和营销新品,如割草机、擦窗机器人,这挤压了主业研发和产品推新,导致扫地机产品迭代出现约一年半的空白期。在此期间,石头推出具有竞争力的P10全能基站产品,处于3999元价格带抢占了市场份额,使得公司市占率明显下滑。同时,由于产品竞争力不足……”

嗯,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说明科沃斯回过神来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从而摊大饼了,要开始收缩非核心业务投入,并将资源重新聚焦扫地机主业,加速迭代新品、优化供应链效率。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看,石头科技这个竞争对手的出现并非什么坏事,因为正是有来自石头的强力冲击,科沃斯才会从不务正业的迷梦中醒过来,也正是有这种被打疼后的反思,才可以让科沃斯在核心赛道上重新积蓄竞争力。

也许再过几年,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的格局又会变一变,曾经的老大科沃斯或许又会杀回来。

讲完智能清洁赛道,把目光拉向生猪养殖行业,其实我们也能看到相似的情况。

曾几何时,温氏股份是国内生猪养殖的绝对老大,凭借“公司+ 农户” 的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多年坐稳了创业板一哥的位置,但这种模式其实一直都有它的短板,在小周期中不太明显,一旦碰上黑天鹅就会非常被动,因为农户养殖标准难统一、成本控制能力弱,所以非洲猪瘟一来,温氏立马就垮了。

而牧原股份凭借从饲料加工、生猪育种到屠宰销售全环节自营的一体化自养模式,不仅没受非洲猪瘟的冲击,反而还逆势大赚,越是在行业周期的下行期,牧原的成本优势就愈明显,与其他同行的差距也就越大。

正是看到了牧原的成功,才促使温氏进行反思和改革,于是在痛定思痛后推出了 “农民 + 小区” 的新型养殖模式,一方面保留与农户的合作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统一养殖设备、饲料供应和防疫标准,将分散的农户养殖纳入工业化管理体系。同时,温氏在饲料配方优化、疫病防控技术、智能化养殖设备投入等方面持续加码,大幅压缩养殖成本。

于是,渐渐地,温氏又开始显露出王者气质,现如今部分区域的生猪养殖成本已经低于牧原了,未来也许可以重新夺回行业老大的皇冠。

对手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

无论是身处白酒行业的茅台、五粮液,还是智能清洁领域的石头、科沃斯,以及畜牧养殖行业的牧原、温氏,这些龙头相爱相杀的故事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在无敌的寂寞中自己“修出来”的,而是在与优秀对手的博弈中逼出来的。

茅台的坚持,让五粮液们明白高端才是白酒行业最值得走的路;

石头的冲击,让科沃斯醒悟 做自己才是王道,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深耕才会有未来,盲目多元化只会死得惨;

牧原的超越,让温氏懂得模式不应该固化,而应该持续进化。

没有这些对手朋友的存在,这些企业基本都只会在原有的路径依赖中逐渐僵化,行业也只会在低水平内卷中停滞不前。“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古训就是古训,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其实个人亦如此。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对手,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美食   茅台   贵州   未来   行业   白酒   对手   所长   生猪   石头   价值   主业   农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