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不是没机会,而是太多人不会做生意

01


“实体店真的不行了?”“要怪电商还是怪自己?”2025 年 2 月 23 日,《人民日报·读者点题·共同关注》板块发表文章《全民网购,实体店的未来在哪里?》便掀起广泛讨论。文章直指,今天的实体店遭遇困境,不是电商把它打败,而是多年不变的经营方式、思维定势,才是真正的“杀手”。

这句话,迅速成为商界和社会观点争论的焦点:实体店灭亡了吗?还是说,只有真正“活过来”的店才能存活?




02


许多地方,熟悉的街区一夜之间变得冷清。商场闭店率上升、租金涨得吓人,就连曾经人气旺的连锁店也陆续撤离。消费者心理开始认为,“不去实体店了,网上便宜、省事、方便”。但数据告诉我们,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援引多个例子:


这告诉我们:不是所有实体店都在退场,一些“活着”的店反而开得越来越猛。关键不在于商业的形态,而在于经营的心态。




03


A


过去二三十年,实体零售战场几乎被同质化和价格战占据:促销、打折、低价长期居主流;但消费者身份与期望却在变化。从“会便宜就去”转向“图体验”“要格调”“要有故事感”。《人民日报》指出的“20 年不变经营脑”,正是还在用旧模式应对新时代消费逻辑。


胖东来之所以能“活得过来”:它不比谁便宜,而是让顾客感受到被尊重的权力。店员热情、店内布局有温度、商品讲述故事——这些与“降价”无关,却直击消费体验。


B


电商带来的低价诱惑和便利不可否认,但实体店的短板更多是在“经营死角”——同一品类、同一打法,十年如一日。家乐福、屈臣氏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曾风光一时,但若多年不迭代服务模式与商品结构,即使是巨头也会被拦腰掐断。


媒体评论也指出:“死的不是实体店,是 20 年不变经营脑。”这并非完全怪电商,而是怪实体店没有在时代里“进化”。




C


很多实体店还在用 20 年前的方法复制成功:招牌选址—相同品项—配合促销—再打折。问题在于,这样的模板在过去能打动“匮乏年代”的用户,但现在的消费者行为、信息获取方式、审美都不同了。

比如有的商场在节日搞传统折扣、派传单,但当顾客手机里早已被在线直播、KOL 推广、社区团购充斥,这些方式就像在给人发淘气短信——“被打扰”。而成功的实体店会让顾客主动因为“想去而去”,不是被“打折”而去。


改革的另一面,是运营模式的数字化改造,例如盒马鲜生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业态,门店里的机械拣货、App 下单、30 分钟送达,让实体店有了效率与体验的双重优势。实体店不是没机会,只是多数还在“拿传统思维对抗新市场”。




D




04


经商多年者总结:实体店不是要全盘推倒,也不该全盘保守,而是要在“传统模式”与“新消费逻辑”间找到平衡。这种转型叫做“结构脱壳”而非彻底换血。

几个行动方向值得关注:



A




B




C




D





05


实体店不行?表面看是电商,让很多店关门。但深层原因不在“卖的少”,而在“活得少”。对很多人来说,实体店是情感场景,是社区核心;但如果换成单纯卖货的模具,它真的可以被复制、被线上取代。


人民日报批评的“20 年不变经营脑”,本质在于实体店的经营者与投资者常常习惯于“教科书模式”,对消费升级、顾客需求的变化缺乏敏感。时代要求实体店不仅卖商品,而是卖场景、卖关怀、卖记忆,以及卖“让你走进来就不想走”的独特体验。

活下来的实体店往往都是这样做的:把顾客当“活着的人”,而不是“走钱的袋子”;把门店当“社区的一部分”,而不是“仓库式货架”;把经营当“内容创作”,而不是“促销后补货”。


实体店死了?不,它换了条生命。只要逃出“20 年不变”的经营脑,就还有未来可期。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读者点题·共同关注》:《全民网购,实体店的未来在哪里?》,2025年2月23日。

2、搜狐:《死的不是实体店,是20年不变经营脑!》,2025年3月11日,引用人民日报观点与胖东来数据。

3、盒马鲜生:百科“盒马鲜生”条目,说明其线上+线下融合与新零售模式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科技   生意   机会   东来   人民日报   顾客   模式   店铺   商场   未来   低价   社区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