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广东省普查办践行“应普尽普”的要求,发布《关于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全时段面向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聚焦党史文物,开展地毯式普查。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广东省累计调查党史类新发现文物450余处。其中惠州作为革命老区,新发现香港大营救相关重要革命遗址元和寿山世居。
村民协力共现遗址真容
在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木沥村元和村,一栋始建于清代的建筑被杂草灌木所遮掩,屋顶已完全坍塌,且部分泥墙剥落,是惠州地区常见的围屋格局。
当地很多年轻村民所不知道的是,这座不起眼的建筑曾接待过一批文化名人,这栋建筑就是元和寿山世居。
据惠城区博物馆馆长、惠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刘佳妮介绍,2024年10月,她在了解到该文物点线索时,第一时间向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当地村民详细了解该村现状以及文物点历史沿革情况,“虽然建筑有一定程度的损毁情况,但建筑平面形式保留较完整清晰,现存有42间房、6处天井。”
村民李挺在寿山世居居住了20多年,他回忆:寿山世居的李氏族人曾在惠州市区水东街经营一家名为“东和行”的商铺,生意兴隆。
专家学者基于村民口述信息,结合惠州党史大事记进行分析比对,并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后获悉:在抗日战争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中共惠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武装部长卢伟如等同志组织营救困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经宝安、秋长、三栋到达惠州城区。
部分文化名人在寿山世居稍事休整后前往惠州城区,分别住在水东街的东湖旅店和寿山世居族人经营的东和行商铺。
刘佳妮带领普查队在现场实地调查发现,元和寿山世居正面墙体尚存抗战时期留下来的枪眼痕迹,为研究惠州地区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为了方便文物普查进行勘验测绘,李氏族人还热心地帮助清理文物点周边的杂草树木,方便我们对建筑原有范围和布局科学测点,这也才真正见到了这座红色建筑的真容。”刘佳妮说。
惠州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一直是东江流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惠州市普查办综合运用文献考据、实地走访、科技测绘等多元手段,对革命遗址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
在此次普查中,黄氏祖祠(禾多乡农会旧址)、元和寿山世居、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等一批重要革命遗址被重点记录。这些遗址或是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农会旧址,或是抗战时期营救香港文化名人的接待点,或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地,承载着党的奋斗历程与集体记忆。
摸清改革开放文物家底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同样新发现成果颇丰,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浮雕、“金威啤酒厂旧址”等。
据记者了解,目前深圳新发现改革开放文物三十多处,普查登记改革开放文物总数达65处,已初步确定50个普查重点片区。相较广东其他地区,深圳市党史类文物类型更加复杂多样,涵盖工业遗产城市雕塑、标志性建筑与场所、文化教育设施、侨乡建筑、重大事件纪念地等。
在开展党史类文物普查过程中,深圳市开展改革开放文物资源专项普查,摸清改革开放文物家底,持续擦亮改革开放城市文化金名片。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将继续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史迹保护利用条例研究项目、深圳市改革开放文物普查评估与保护专项研究项目,探索改革开放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方式,为深圳市改革开放史迹保护利用提供法律和科学依据,还将推动公布一批改革开放史迹文物保护单位。
文|记者 何文涛 朱绍杰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刘星彤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