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暴涨,但黄金店生意却很凉!

黄金越涨越没人买?周大福老庙也打价格战,年轻人却转身去了水贝和银行!

朋友们,这个“双节”假期,黄金市场可真是上演了一出“冰与火”的大戏。一边是国际金价像坐上了火箭,噌噌噌地突破了4000美元/盎司的历史大关,一年涨了超过50%;国内首饰金价也跟着一举冲过1100元/克,周大福等品牌店里的标价都快接近1200元了。

但您猜怎么着?与这投资市场“火”热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家金店柜台前的“冰”冷景象。店里的顾客稀稀拉拉,促销海报贴得再显眼,也难吸引来人流。这不禁让人纳闷:金价不是涨得挺欢吗,怎么金店生意反而这么难做了?

一、金店老板的苦水:我们真没赚到钱!

走进几家知名金店,销售员的脸上难掩愁容。一位连锁金店的老板直接倒苦水:“生意太难了!金价涨得太猛,成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消费者一看标价就直摇头,直呼‘买不起’。身边已经有不少同行撑不住关门了。”

数据不会骗人。中国黄金协会说了,今年上半年,全国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了整整26%!为了活下去,各大品牌也是拼了:周大福一个季度关了近400家店,周大生、老凤祥也纷纷收缩加盟网络。国庆期间的“每克优惠70-110元”,更像是无奈之下的“割肉”求生。

二、消费者变了心:结婚的租“五金”,爱美的跑水贝

那么,消费者都去哪儿了?

首先是结婚的刚需群体。以前买“三金”、“五金”是喜庆事,现在看着每克1100多块的价格,算算一套下来要十来万,不少准新人心里直打鼓。有位李先生的话很实在:“感觉都要结不起婚了。”于是,一种更精明的方式火了——“租五金”!在小红书上,这话题热度超高,评论一致叫好:“一场婚礼省下10万”,面子有了,里子也保住了。

其次是年轻的时尚消费者。95后的雨欣道出了很多同龄人的心声:金店里的款式大多“土里土气”,稍微好看点的又都是“一口价”(不按克重,溢价高)。她们转而投向了深圳水贝市场或者线上设计品牌的怀抱,那里金饰设计新颖、小巧精致、按克计价,工费还便宜,完美满足了日常佩戴和审美需求。

三、投资热浪扑面而来:不买首饰买金条

既然不买首饰,黄金是不是就不受欢迎了?恰恰相反!投资黄金的热度空前高涨。

很多人幡然醒悟:“当初买房不如买金!”于是,大家纷纷用脚投票,转向了更纯粹的投资渠道:

1. 银行金条和积存金:特别是积存金,能像定投基金一样分批买入,平摊成本,线上操作方便,还能兑换实物。李女士去年底开始积存,如今账面收益已过万,成了她今年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2. 黄金ETF等金融产品:支付宝上的黄金ETF联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50%,吸引了大量不懂复杂投资但又想分一杯羹的普通人。

数据显示,上半年金条和金币消费量逆势增长了近24%,黄金ETF的持仓量更是暴增超过170%。这充分说明,不是大家不爱黄金了,而是爱它的方式变了——更多地将其视为避险资产和投资配置工具。

黄金没变,是市场和人心变了

这场“金价火热、金店冷清”的怪象,说到底,是一场深刻的消费升级和需求分化。

消费者精明了:不再愿意为陈旧的设计和品牌的高溢价买单。

需求多元了:婚嫁刚需寻求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如租赁),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化、轻量化的时尚配饰(如水贝),大众投资者则青睐便捷、纯粹的金融产品(如积存金、ETF)。

黄金本身的价值没变,但市场逻辑已经天翻地覆。对于金店和整个行业来说,是时候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认真思考如何降低溢价、提升设计、拥抱新的消费趋势了。毕竟,在“盛世藏金”的当下,谁能抓住新时代消费者的心,谁才能真正淘到属于自己的“黄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时尚   生意   黄金   金价   消费者   金条   溢价   消费量   市场   首饰   苦水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